鄉村四時四景(孫建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鄉村四時四景》是中國當代作家孫建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鄉村四時四景
我的村莊,夏多雷雨,秋有清霜,冬夜雪明,春雨細密。
夏天的雨來得急促,一陣狂風后便是一場驟雨,大如豆粒的雨點打在窗戶上啪啪作響。常伴有電閃雷鳴,先是一道閃電,幾秒之後便是雷聲,有時候響雷一直在頭頂上盤旋,經久未去,還是孩子的我感到十分害怕,不由得想起奶奶說的「幹壞事被雷劈」的故事,一邊自我反思,一邊盼着雷聲漸遠。
夏天的雨結束得乾淨利索。下過一陣急雨,天色漸漸亮了起來,雨聲由大轉小,不多時聽不到了雨聲。推門一看,雨停了。
雨後的鄉村像一個新世界。空氣無比清新,雨前的悶熱隨着那場雨一掃而空。小溝里嘩嘩地淌着水,雨水將溝邊青草清洗得格外乾淨,那些草青翠喜人,讓人一下子想起了「清泉石上流」這句詩。
春雨綿綿。天氣轉暖後,大家都盼望着一場春雨,不過「春雨貴如油」,那場雨遲遲未來,眼見着要錯過了農時,村裡的人開始着急起來,心急的人一天看好幾遍天。
盼望着,盼望着,那場雨終於來了。早起時天陰沉沉的,早起做飯的妻子推醒了還在睡的丈夫:「今天可能下雨。」丈夫一聽馬上精神了,來到南屋看早就準備好的種子。
還未吃完早飯,那場期盼了許久的春雨從天而降。雨絲細密,如戀人間的情思,下得纏綿漫長。眼前的一切都籠在一層薄雨里。站在屋檐下的村人臉上透着幾分笑意,他一邊看雨,一邊期盼這場雨再大些、長些,能把土地完全淋透。一切如他所願,那場雨下了一天,傍晚時分停了。
第二天一早,村人牽着牛、扛着犁來到地頭,牛走得不徐不緩,犁翻開了腳下被雨水淋透了的泥土,村人種下了一年的希望。春雨過去,留下一地綠色。
秋霜落在地上。等秋風吹涼了大地,草木搖落露為霜。那些霜在陽光下細看如一顆顆細小的鑽石。遠遠望去,像鋪了一地的月光。
文人喜歡用冰霜喻指人的志向高潔。潔白晶瑩無雜質的霜確實令人覺得純淨。農人卻害怕出現霜凍,那是一種自然災害,會將地里的莊稼凍壞。
農人喜歡雪。瑞雪兆豐年,一場大雪會給麥苗披上「棉被」,讓還未長大的麥子不懼嚴寒。
下雪前烏雲密布,天上積攢的雲塊又厚又大,卻沒有夏雨前的狂風亂作。正是農閒時節,地里已經沒有什麼農活,村人呆在家中坐在火爐說着閒話,「快下雪了。」「下吧,反正也不出門。我已經把柴火搬到大門洞裡了。」
說話間屋外便飄起了雪,那一片片的雪花大若鵝毛,下得紛紛揚揚、肆意灑脫,不一會兒,整個村莊便變成了一片白色。屋頂是白的,樹枝上是白的,剛從外面跑回來的黃狗也成了白狗。那條狗剛剛一歲,還沒見過這麼大的雪,它十分興奮,跑出去找自己的夥伴,卻發現街上空蕩蕩的,一個人、一條狗也沒有,只得怏怏地回家,帶回了一身白雪。
那場雪天黑時依舊未停,村人早早地上了炕,晚飯用的木頭,炕上溫熱。夢中都是雪落的聲音。
作者簡介
孫建民,筆名:青鋒暮寒,旁聽者、記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