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鄉村小學(怡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鄉村小學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鄉村小學》中國當代作家怡悅的散文。

作品欣賞

鄉村小學

有幸到過許多鄉村學校,見過不少農家孩子讀書環境。但我更鐘情家鄉那座古老的鄉村小學,它依山而建,青磚瓦房,綠樹環繞,美麗靜謐。

小學校的東、西是四季豐收的莊稼良田,伴隨着學校的開學、放假,入學、升學,農家的收穫一季又一季的;小學的北邊是層巒疊嶂的喬山,巍峨高大延綿起伏而神秘;學校大門面朝南,極目遠眺,若天氣晴朗,秦嶺山脈輪廓清晰可見,據說若安靜的夜晚,小學校偶能聽到遠在五十里外的火車汽笛聲;近處便是聞名世界的法門寺佛祖聖地,合着寺院的鐘聲,佛指舍利的傳說早已留在家鄉父老的茶餘飯後,電視台偶爾播放的旅遊觀光新聞,老鄉們其實早已先知,小學校也不例外。像在外旅遊,朋友們問家鄉故里在何方,說什麼市、什麼縣人家訇然不知,但一說在法門寺旁邊,全國知曉。

其實小學校實為故鄉的地標建築,古老悠久,歷經風霜,見識時代變遷,我常把自己的家鄉具體居住地定點在小學校。我痴情故鄉的小學,一是如今在故鄉養老的父親曾是小學校的學生和老師;二是現在城裡工作的我每次回家都要路過它,小學校離我家不到五分鐘路程,早已成為我心中的深深地記憶。沒有人知道小學校何時建校,我問過現在八十多歲的父親,他講,小學校的前身是一個寺廟、尼姑庵,解放前就有,父親曾在小學校讀書學習,那時年齡小,見好多貨郎擔到小學校買賣東西,後來知道是中共地下黨在向陝北紅色根據地傳遞情報;當時的老師,後來是小學校長,解放後在省市都任了領導;小學校也見證了解放戰爭中扶眉戰役中我西北野戰軍的風采,父親講,當時過隊伍,非常壯觀。故鄉的小學校建築陳舊,桌椅破爛,但在鄉村規模不小,村上十三個自然村的孩子都在那裡入學,獲得知識,得到啟迪和聰慧,最終成長成才,由此走出封閉的鄉村,開創了人生更廣闊的事業,過上了另一種與鄉村不一樣的生活。

故鄉的小學校如今也是桃李滿天下,有的出國留了洋、有的做了科學家的、研究院的、省市官員的,入伍當兵的、當工人做老師的也不少,當然也有仍留在故鄉的,隨着社會的發展,自身的進步也不少。除了靠近城鄉交界的鄉村外,大多數偏僻閉塞的鄉村,在莊戶人看來,小學校、醫療衛生所都是文化人,都是有知識的,都受到鄉親們的尊重。教師先生尤其受到重視,教師在鄉鎮、縣今天舞台仍很大,提拔當鄉鎮長、做縣長、書記的也不少。父親在故鄉小學,先做學生,後當老師,再後來做校長,臨到退休輔佐自己的學生當校長,把一生獻給故鄉的小學。我們兄妹、侄兒、侄女數人,先叫父親、爺爺,後稱呼老師,在故鄉的小學都畢業、升學後走向社會。

故鄉的小學,在我求學經歷的時期,正是國家教育不正規的時候,當老師的父親着急時,課本不全時,就讓我們背誦紅寶書,作為語文學習範文,如今看來收益不少。當時講又紅又專,我的一名同學不好好學習,數學不及格,還俏皮,有老師為教育他,在黑板上也幽默了一番,「說你紅,你不紅,黑板上掛個爛草繩;說你專,你不專,數學考了一十三。」「穿新衣,戴新帽,跟着先生上學校,見了老師,敬個禮,見了同學,問個好。」小學是我們人生中的啟蒙教育,在人生中占有關鍵的地位。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故鄉的小學在原址上進行了翻建,教室成了樓房,書籍、桌椅、電腦一應俱全,看到校容校貌煥然一新,整體教育水平上了新台階,我內心充滿欣慰。每當我翻看《鄉村女教師》老電影片、或網上看到《馬背上的學校》視頻,以及每年的教師節、高考後,我都想到故鄉的鄉村小學,想到以前的老師,想到曾當老師的父親,我就毫不猶豫回到故鄉。

啊!故鄉的鄉村小學,你承載着紅色的歷史;珍藏着父輩的足跡;回憶着童年的時代;散發着濃濃的鄉愁;憧憬着未來美好的希望。我熱愛你,故鄉的鄉村小學!你是我心中永遠的念想和牽掛。

[1]

作者簡介

怡悅,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