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鄉的石頭(向再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鄉的石頭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鄉的石頭》中國當代作家向再春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鄉的石頭

自古及今,誰也離不開石頭。人們生產用石頭,生活用石頭,修路搭橋用石頭,打獵用石頭,打鬼子也可以用石頭!我們一生都在和石頭打交道。

當初女娃鍊石補天,就教會了我們使用石頭。石匠應當是人類社會比較早的職業。打制石器也好,磨製石器也罷,製作起來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在我們這塊神奇的土地上,較早地孕育了工匠精神。傳說,當年魯班有三個徒弟,其中大師兄是石匠,二師兄是木匠,小師弟是瓦匠。

我的家鄉到處都是石頭,山上的,河灘的,路上的,石頭無處不在。那山石,突兀嶙峋,壁立千仞,遍體蒼黑,櫛風沐雨,滿是滄桑。花崗岩,大理岩,玄武岩,砂岩,火山岩,石灰岩,成因不同,種種有別。大理石用來製作各種家具,光滑美觀。花崗岩可以製作石碾石磨,耐磨耐用。玄武岩用作建築材料,可以鋪橋修路。

河灘上,布滿大大小小的石頭,大如臥牛,小如睡兔。這是最廉價的東西,就像那堆成山的黃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此得名「黑石灘」。看到這些大大小小的石頭,就想起「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的句子。

築壩修堤,人們用炸藥,開採山上的石頭,小的用人抬,大的用車拉,運到河邊,修成堤壩阻擋洪水。把河水引入田地,灌溉莊稼。

蓋房子也要用石頭打地基,房子蓋成後,還要用石頭壘成院牆。講究美觀的人,把石牆壘得四方四角,每一塊石頭都用得恰到好處。他們說,石頭下山都是有位的,就是讓每一塊石頭都各得其所,恰到好處。有的人石牆做得比較粗糙,雖然不是多好看,院子似乎被亂石圍起來,破爛不堪,倒也堅固持久。大門口左右兩邊還要放上兩塊方方正正的大石頭,沒事的時候,家裡的老人喜歡坐在這石頭上曬太陽,和鄰居嘮閒嗑兒。家家戶戶有石牆為界,彼此和睦,相安無事。

家鄉克什克騰旗的西拉沐倫河,流水滔滔,激浪旋轉,奔注如雷,阻斷了道路。徒步涉水,騎驢騎馬,還是坐車坐轎,都很危險。民國以前,每年都有人被沖走淹死。《熱河經棚縣誌》記載:「當初,車馬行人,慘遭淹沒者,每年不下數十起。屍骨漂流,拯救無策,睹之傷心,聞者裹足。」民國六年,人們開始在河上修建石橋,工匠們采來石頭,鑿成石條、石塊,建成了橫跨在河上的通衢大道,固若金湯。還在石頭橋欄杆上,雕刻了美輪美奐的圖案,實用中增添了美感。

這座橋位於柳林鄉橋頭大隊南台村(今萬合永鎮柳林村南台組)之北的西拉沐淪河上,叫做「普渡橋」,橋有三孔,宛如臥龍,當地人稱為羅鍋橋。只是後來拆除了橋上原來拱起的那個羅鍋兒和橋欄,橋面變得平坦起來。為紀念這一善舉和盛事,大橋落成後,在距橋頭不遠的北岸,建有一座河神廟,當地鄉賢做了一副對聯,雕刻在廟門的石柱上:鎮千里河流順軌,保八方雨暢宜時。這座廟宇用玄武岩石件構成,設計精巧,造型美觀,做工精良。當年,這一建築耗資巨大,官家、商號和民間都有捐款。人們記住了一個功德無量的人,就是毅軍統領張殿如,人稱張二扁擔!這座橋修建於一百多年前,總共用石料約一千四百立方米,至今仍可通行,堪稱典範的良心工程

如今,這座橋歷經百年,堅固如初。1992年8月,普渡橋和岸邊的河神廟,被克什克騰旗人民政府定為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淺水裡搭幾塊石頭,也是簡易的橋。大的石頭做橋,小的石頭鋪路。每一粒踩在腳下的石子,都承載着生命之重。

機器普及之前,村里都有碾坊、磨坊,裡面有石磨、石碾子,有的人家裡還有石臼。都是古老的加工糧食的工具,這些東西在上世紀早已廢棄,退出了歷史舞台。當年被能工巧匠打造的石頭工具,扔在村外的空地上,漸漸被荒草和泥土埋沒。但是它們留給人們的記憶,永遠不會磨滅。現在還有不少人喜歡用石磨加工食品,小磨香油、石磨韭花醬等,細膩柔滑,味道極好,是機器加工無法比擬的。

至於以石頭著名的風景名勝,諸如石林石洞,石筍石鐘乳,更是引人入勝。家鄉世界地質公園阿斯哈圖石陣,就像石柱、石叢、石筍、石塔、石牆,鬼斧神工造就千姿百態的石頭,渾厚粗獷,突兀而起,絕不雷同,都是第四紀冰川留下的遺蹟。「雄鷹落草原」嘯傲蒼穹,勢若一飛沖天;「天下糧倉」倉廩殷實,糧草無憂;「拴馬柱」一柱獨立,拄地擎天;「將軍床」寬大舒適,躺臥自如;「南天門」石門大開,兩山排闥。大青山頂的冰臼「九缸十八鍋」也極具特色,夏天,「缸」里貯滿清水,「鍋」中草木蔥蘢。萬合永鎮的關東車村,群山萬壑中,也有許多有名的怪石,「險石」驚心動魄,「蛇石」雖死猶生,石如其名,栩栩如生。還有百岔川百里畫廊里的岩畫,尤其是廣義村石壁上的「鹿影」,更是最優秀的代表作,被稱為「長江以北第一圖」。這些自然或人文奇蹟,不可多得。

人們喜歡石頭,名著里多有石頭的故事。孫悟空竟然是天生地長,從石頭裡蹦出來的。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洞中別有天地,天造地設的一副家當也都是石頭做的:石猴走過橋,發現這真是個好地方,石椅、石床、石盆、石碗,樣樣都有。紅樓夢裡的賈寶玉也是一塊靈石投胎轉世。

精美的石頭會唱歌,石頭是有靈性的。醉心於賞石的人很多,《聊齋志異》中有一個愛石成癖的人,叫做邢雲飛,偶然與一塊叫做石清虛的石頭結下奇緣。雲無心而出岫,那石頭遍身孔洞,一遇到下雨天氣,就從那些窟窿里飄出雲朵,就像雪白的棉花,煞是可愛。這石頭本是仙家故物,偶然遺失,被邢雲飛拾得,為了能和這石頭相伴到老,竟然自願減壽三年,以身殉石,成就了一段佳話!

許多不一樣的石頭成了無價之寶,為人所鍾愛。古代諸侯國之間,為了爭奪一塊叫做和氏璧的美玉,還引發了一場外交風雲,留下了完璧歸趙的故事。文人用石頭做硯台,做圖章,都是文房寶物。富貴人擁有珠寶玉器,盡享奢華。很多人佩戴玉石手鐲、耳墜、項鍊,珠光寶氣。年輕人互贈鑽石,以堅永久。

赤峰市除了紅山玉龍,巴林雞血石也享有美譽,聞名遐邇。它的產地在赤峰市巴林右旗,遼代契丹人的發祥地。巴林石與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並稱為"中國四大印石」。巴林雞血石兼具石之六德:細、結、溫、潤、凝、膩。用它做的擺件、圖章,堪稱石中極品。文人墨客,置於床頭案首,收藏把玩,此樂何極!

石頭默默無言,任憑驅使,不懼斧鑿。有用的石頭賤如泥土,沒用的石頭卻價值連城。[1]

作者簡介

向再春,赤峰市克什克騰旗人,業餘作者,有多篇散文、詩歌等,在文學公眾號平台及紙質刊物上發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