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書與父親和我(雨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書與父親和我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書與父親和我》中國當代作家雨晴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書與父親和我

私塾出身,23歲就成了當時被稱作大營鄉鄉長的父親,開始讀書,不外乎光宗耀祖、出人頭地等等。用一句現在最流行的口號說就是「知識改變命運」。

時間一晃到了文化大革命。大城市的文化大革命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在我們這個偏遠地區,文化大革命還是一個新鮮詞。理由是,一位從北京某中醫學院發配過來一名高級知識分子。文件說這位牛鬼蛇神的臭老九,需要在這場文化的大革命中徹底改頭換面。西北——偏遠山區是他的最好改造地。

父親接手了這個「罪大惡極」的北京人。

雖然做好了脫胎換骨的準備,不祥之兆還是一直籠罩着這位北京人。常言說窮山惡水出刁民,從這個荒蠻之地能不能回去,他很是懷疑

沒多久,北京人驚奇地發現他來對了地方。雖是剛能填飽肚子的粗茶淡飯,卻常常是溫暖人心的噓寒問暖,每次上報的改造信息,全都是不折不扣的合格——即使不適應水土,上吐下瀉躺在炕上、偶爾失眠遲到在下地幹活的路上……總之他活下來了,而且是健康的活着。

不同的人生經歷,相同的人生觀,使得父親和這位北京人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他們談生活、談工作,更多的則是談中醫。北京人驚訝地發現,眼前這個西北漢子,對中醫有着常人少有的悟性和執着。

從此後,最初的簡單診斷,再到中藥應用、方劑配置……這位醫學院的高級知識分子,把他的醫學知識,深入淺出地一點點傳授給父親。

一年後,因為改造徹底,他提前回到了故鄉——北京。

臨走時,身無分文、囊空如洗的他,給了父親三本經典醫學書籍,這也是他身上,除了衣服之外唯一從北京帶出來的東西。

熱愛中醫的父親如獲至寶,沒日沒夜,如饑似渴的沉浸在這三本厚厚的中醫書籍里。

等到我出生以後,記憶中最深刻的就是父親看書的樣子。那時候沒有電視,好像也沒有什麼酒場飯局需要應酬。父親每晚必定靠坐在那把結實的實木椅子上,昏暗的十五瓦電燈泡在搪瓷燈罩的聚光下,照的白生生的書頁有些發黃,他一頁一頁地翻看着書,我則躺在母親身邊一遍一遍地胡思亂想着。

明天早起要找小紅跳皮筋……丁丁拿了我兩個羊拐(羊的骨關節)還沒還給我呢……明天母親會做白面饃饃給我吃嗎?……依然沒有睡意,爬起來走到父親的書桌前,拿起一本小人書翻起來。我還不識字,只能看看裡面的娃娃,幸虧裡面的娃娃比字多。下午父親回來時,新買了很多這樣的連環畫。因為看不出什麼名堂,就拿起一本厚厚的連環畫,爬到父親的腿上,用最舒服的姿勢窩在他的懷裡,父親總是放下手裡的書,先用胳膊把我圈起來,然後拿過小人書,邊翻邊用家鄉話翻譯下面的文字:「這三個人在桃樹下結拜弟兄呢」、「胖子叫豬八戒,瘦子是孫悟空」、「海娃給八路軍送雞毛信時遇到了日本鬼子」……第一次接觸外面的世界,父親的這些手繪版和後來的電影版小人書給了我無限的想象空間。

隨着年齡增長,小人書已經跟不上我的好奇心了。

又到父親買新書回來的時候,跑出大門等他好多次了。夕陽西下,遠遠的有父親騎車的身影緩緩而來。沒錯!是父親。我家那輛用綠色塑料帶子,把前梁和斜槓纏裹得結結實實的飛鴿牌自行車在夕陽的輝映下反射着點點新綠。以最優美地跳跑姿勢開心地迎了上去。父親會拿出一本《兒童時代》或者《少年文藝》之類的書遞給我,接過父親手裡的書,冷清的世界瞬間精彩紛呈。

書的出現讓我擁有了一位神奇「夥伴」。再也不會因為年齡差距、經常搬家,缺少同齡姊妹以及固定夥伴而孤獨。父親的這份禮物貫穿了我的整個童年和少年時代。

不知道從那天開始,十里八鄉知道父親會看病的消息不脛而走。藥到病除又不收費,父親如同傳說里的神醫,在老百姓中聲名鵲起,他們常用「一把抓」來形容父親的醫道。前來看病的人絡繹不絕,有的甚至用架子車拉着危重病人等候在家門口。十多年沒有生育的一位中年婦女,在父親的中藥調理下,一年後她的兒子出生了,這件事讓她對父親佩服得五體投地。後來這位長大成人的孩子在她母親的堅持下考取了當地的衛校。父親病危時,他常來家裡看望、甚至伺候病重的父親。父親也是明白人,給了他幾張藥方,不知道他現在做的咋樣?這是後話。

有一年山洪暴發,瞬間院子就成了湖泊,幾根懷抱粗的松木檁條在院子裡漂來漂去。眼見着洪水往屋子裡灌,毫無經驗的我以為關上門就可以阻止洪水進入,結果慌亂之中,家裡的鑰匙全都鎖在了屋子裡。情急之下,父親砸了窗戶進門拿了兩樣東西出來:就是那三本醫學書和一隻當時最流行的春雷牌收錄機。洪水淹了房子,晚上一家三口人就呆在院子後面一間低矮的廚房裡。父親說:「洪水再發下去,這小房子即便塌了我可以用手撐住,有了這三本醫學書,我們就不會餓死。」

三十多年過去了,父親的這句話時不時地縈繞耳畔,也是至今我聽到過的,一個男人最擲地有聲的話語。

讀「閒書」改變了父親也改變了家族的命運。

父親把中醫研究與治療做到了極致,他研製出了許多獨家配方,在治療兒科、婦科、牙疼,皮膚病等方面獨樹一幟。後來,大哥二哥的兩個兒子繼承了父親的遺願,都在從事醫學工作,一中一西珠聯璧合。現在,從事中醫的三侄子已經有了自己專門的中醫科研門診,這也是對一輩子熱愛中醫的父親最好地回報吧。

時間再追溯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那時我剛工作不久,又是在一個寂寞的小鎮上。年輕人空虛又寂寞,我也不例外地渾渾噩噩。有一個衣着陳舊的年輕人,常來我這裡報送單子。以他的年齡如此的衣着讓我很是詫異,好在只是心裡疑惑。直到有一天,同事告訴我,這個衣着落伍的年輕人,他有幾百本的藏書。在她的煽動下,我們裝作順道的樣子進了他的宿舍。狹小的空間塞滿了各種書籍,就連床的一邊也被書占領。剛剛工作的年輕人,沒有多少收入,支撐他買如此之多書籍的除了節衣縮食,還能有什麼捷徑?

因為這個年輕人,我知道了大衛科波菲爾、卡西莫多、郝思嘉、希斯克利夫、冉.阿讓……

生活背景差距太大難免囫圇吞棗,相對於這些外國作品我似乎更迷戀三毛、席慕蓉、張曉風。等到汪國真的詩出現以後,和所有的年輕人一樣從各種報刊雜誌手抄他的詩,然後再充滿幻想地填上自己的思緒。有一段時間我很迷戀尼采,到處找他的書讀,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為它會讓我在別人眼裡,顯得很有思想。

父親培養了我的閱讀習慣,但我不是一個好的閱讀者。不會廢寢忘食,也不會挑燈夜戰,反倒是常常會因為一個人、一點事、一些愛好扔下書跑去很遠。等到撞的頭破血流再回來,發現只有書籍還在那裡靜靜地等着我,一如童年唯一的好友小紅,懷抱着母親剛蒸出來的包子,守候在我家大門口的台階上等我回來的模樣。兜兜轉轉我又重新拿起了書。

寂寞讀書、虛榮讀書,到最後的需要讀書。讀書沒有改變我的命運,但是,它改變了我的心性。在翻動的書頁里,走過唯美走過長情,走過亘古走過荒蠻,走過江河走過高山,走過絕地走過劫難。浮躁的心逐漸變得充實、淡定又從容。

不會有很多人像父親那樣靠讀「閒書」改變命運,大多數人和我一樣或許永遠只是一個普通的閱讀者,但還是想說:

讀書吧!不要期望它會改變你的命運,但至少它會添補你的人生。[1]

作者簡介

雨晴,女,寧夏固原人。喜歡閱讀的豐富,運動的健美,但更喜歡書寫文字的愉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