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散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書》是朱湘寫的一篇散文,內容是什麼?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原文
拿起一本書來,先不必研究它的內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經很夠我們的賞鑒了。
那眼睛看來最舒服的黃色毛邊紙,單是紙色已經在我們的心目中引起一種幻覺,令我們以為這書是一個逃免了時間之摧殘的遺民。他所以能倖免而來與我們相見的這段歷史的本身,就已經是一本書,值得我們的思索、感嘆,更不須提起它的內含的真或美了。
還有那一個個正方的形狀,美麗的單字,每個字的構成,都是一首詩;每個字的沿革,都是一部歷史。飆是三條狗的風:在秋高草枯的曠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中疾的獵犬風一般快的馳過,嗅着受傷之獸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順了方向追去,聽到枯草颯索的響,有如秋風卷過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陽下了山,對面不見人的時候,有一群人騎着馬,擎着紅光閃閃的火把,悄悄向一個人家走近。等着到了竹籬柴門之旁的時候,在狗吠聲中,趁着門還未閉,一聲喊齊擁而入,讓新郎從打麥場上挾起驚呼的新娘打馬而回。同來的人則抵擋着新娘的父兄,作個不打不成交的親家。
印書的字體有許多種:宋體挺秀有如柳字,麻沙體夭矯有如歐字,書法體娟秀有如褚字,楷體端方有如顏字。楷體是最常見的了。這裡面又分出許多不同的種類來:一種是通行的正方體;還有一種是窄長的楷體,稜角最顯;一種是扁短的楷體,渾厚頗有古風。還有寫的書:或全體楷體,或半楷體,它們不單看來有一種密切的感覺,並且有時有古代的寫本,很足以考證今本的印誤,以及文字的假借。
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舊書,則開章第一篇你便將看見許多硃色的印章,有的是雅號,有的是姓名。在這些姓名別號之中,你說不定可以發見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傾一世的文人,那時候你便可以讓幻想馳騁於這硃紅的方場之中,構成許多縹緲的空中樓閣來。還有那些硃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嚴,你可以就它們的姿態,以及它們的位置,懸想出讀這本書的人是一個少年,還是老人;是一個放蕩不羈的才子,還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藉此揣摩出這主人翁的命運:他的書何以流散到了人間?是子孫不肖,將他捨棄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竊出了他的藏書樓?還是運氣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將它售賣了,來填償債務,或是支持家庭?書的舊主人是這樣。我呢?我這書的今主人呢?他當時對着雕花的端硯,拿起新發的硃筆,在清淡的爐香氣息中,圈點這本他心愛的書,那時候,他是決想不到這本書的未來命運。他自己的未來命運,是個怎樣結局的;正如這現在讀着這本書的我,不能知道我未來的命運將要如何一般。
更進一層,讓我們來想像那作書人的命運:他的悲哀,他的失望,無一不自然的流露在這本書的字裡行間。讓我們讀的時候,時而跟着他啼,時而為他扼腕太息。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將他一生心血嘔成的文章,一把火燒為烏有;或是像《金瓶梅》、《紅樓夢》、《水滸》一般命運,被淺見者標作禁書,那更是多麼可惜的事情呵!
天下事真是不如意的多。不講別的,只說書這件東西,它是再與世無爭也沒有的了,也都要受這種厄運的摧殘。至於那琉璃一般脆弱的美人,白鶴一般兀傲的文士,他們的遭忌更是不言可喻了。試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們在不得意時,有的樵採,有的放牛,不僅無異於庸人,並且備受家人或主子的輕蔑與凌辱;然而他們天生得性格倔強,世俗越對他白眼,他卻越有精神。他們有的把柴挑在背後,拿書在手裡讀;有的騎在牛背上,將書掛在牛角上讀;有的在蚊聲如雷的夏夜,囊了螢照着書讀;有的在寒風凍指的冬夜,拿了書映着雪讀。然而時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們學問已成的時候,眼光是早已花了,頭髮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們的頭額上新添加了一些深而長的皺紋。
咳!不如趁着眼睛還清朗,鬢髮尚未成霜,多讀一讀「人生」這本書罷!
鑑賞
朱湘散文,數量不多,但每有佳篇可讀。它們不僅文字給人以自然瀟灑的美感,且往往有人生哲理的妙趣,令讀者得到一種無窮的回味。這篇《書》即是如此。
散文選擇「書」為題,看去空疏而無邊際,寫出來,很難;寫得好,更難。作者採取了由近及遠的「收網」法,謀篇布局,結構情思,娓娓動聽地道來,確實創造了一種引人入勝的境界。散文一開頭,先講黃色毛邊書給你的歷史感,引起你的思索感嘆;再用對於幾個字的豐富想像,寫出方塊漢字的美麗,如詩,如畫,給你廣闊想像的天地和歷史的滄桑感。繼續再談到印書字體的多種多樣,給你錯綜的感覺,特別是手寫的書,不但會由此有難得密切的感覺,而且可能因古代的寫本,時有發現。到這裡,似乎已經接近「書」的諸多好處了。作者卻沒有打住,而是別開生面,又大談起書與人的關係來,在這裡,你將看出的許多朱色印章和紅色的圈點,由此引起了讀書人自己對於藏書者無法猜測命運的無邊的想像。再下去,又想像作書的人悲哀與失望的不幸命運,與世無爭的書如何受到厄運的摧殘,想像到歷史上一些含意未伸的文人如何含辛茹苦讀書的情景,結尾處對此發出感嘆:「然而時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們學問已成的時候,眼光是早已花了,頭髮是早已白了,只是他們的頭額上新添加了一些深而長的皺紋。」到此,作者似乎在感慨讀書人的人生苦短,讀書艱難,學問既成則已白髮斑斑了。文章也可以就此結尾了。可是,誰也沒有想到,文章卻筆鋒突轉,爆出了一個讀者意料不到的思想:「咳!不如趁着眼睛還清朗,鬢髮尚未成霜,多讀一讀『人生』這本書罷!」這樣,就像相聲的「抖包袱」一樣,將自己的人生體驗和哲理思考,出人意外地傳達給讀者。《書》的主旨,因此也就有新意,不落套。作者很精於構思,講究謀篇敘述的「策略」,如何撒得開,收得攏,如何漫不經心,卻戛然而止,在意外的「點題」中,留給你一種悠長的余香與回味。朱湘散文寫得有神,其神即在於這種獨特的構思。
《書》的文字不枯燥,說理不生硬,寫的多是平常瑣碎的事,讀起來卻情趣盎然,很大的原因,得力於作者豐富而活躍的想像力。散文里細到一個文字,一塊印章,大到人書遭際,書生命運,從書頁到人生,從現實到歷史,作者都遨遊在創造的天地,馳騁於想像的空間,硬把一個可能是索然無味的話題,演繹得有聲有色,娓娓動聽。講書里方塊漢字的美麗,作者隨便拈出「飆」、「昏」兩個字,通過想像繪出了這樣的故事:「飆是三條狗的風:在秋高草枯的曠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中疾的獵犬風一般快的馳過,嗅着受傷之獸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順了方向追去,聽到枯草颯索的響,有如秋風卷過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陽下了山,對面不見人的時候,有一群人騎着馬,擎着紅光閃閃的火把,悄悄向一個人家走近。等着到了竹籬柴門之旁的時候,在狗吠聲中,趁着門還未閉,一聲喊齊擁而入,讓新郎從打麥場上挾起驚呼的新娘打馬而回。同來的人則抵擋着新娘的父兄,作個不打不成交的親家。」其他如篇中關於印章與圈點主人的想像,關於作書人或悲哀,或失望命運的想像,關於備受輕蔑凌辱而性格倔強的古代讀書人的想像,都避免了抽象敘述的枯燥,給人一種具體的生活實感。就像作者自己說的,「那時候你便可以讓幻想馳騁於這硃紅的方場之中,構成許多縹緲的空中樓閣來」。文學創作,包括一些美麗的散文在內,就是要「無中生有」,靠馳騁想像,構成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朱湘深諳此道,充分利用自己的想像,創造出一個個「書」和讀書人的虛幻世界來,這篇散文,因此也具有了無限的生機和魅力。
這篇散文,作者立足現實,出入古今,能圍繞「書」這個中心,將古典與現代的讀書人生活境遇與坎坷命運,融合在一起,涉獵歷史而不累贅,運用典故而不拘泥,鍾愛歷史文化而不固執沉溺,既飽含現代青年人的思緒,又洋溢古代讀書人的情懷,全篇充滿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還有那些硃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嚴,你可以就它們的姿態,以及它們的位置,懸想出讀這本書的人是一個少年,還是老人;是一個放蕩不羈的才子,還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藉此揣出這主人翁的命運:「他的書何以流散到了人間?是子孫不肖,將他捨棄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竊出了他的藏書樓?還是運氣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將它售賣了,來填償債務,或是支持家庭?書的舊主人是這樣。我呢?我這書的今主人呢?」這一段慨嘆,古今一氣,閱盡滄桑,給人以厚重的歷史感。結尾時寫的古代讀書人的故事:「然而他們天生得性格倔強,世俗越對他白眼,他卻越有精神。他們有的把柴挑在背後,拿書在手裡讀;有的騎在牛背上,將書掛在牛角上讀;有的在蚊聲如雷的夏夜,囊了螢照着書讀;有的在寒風凍指的冬夜,拿了書映着雪讀。」隱含的是《三字經》的一段文字:「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這裡講幾個古人讀書的故事:晉代車允好學,家貧夜讀無油,乃取螢火囊之,藉其光以照讀書;孫康寒夜讀書無油,乃出庭前,映雪光而讀;漢代朱買臣貧而采樵,不廢讀書,方砍柴時,置書於林下而讀,負薪而歸,懸書於擔頭,誦而步行;隋代李密好學,乘牛而讀漢書,將余本掛兩角之上,楊越公見而奇之。二十年代時,人們對於這些文句和故事,都還很熟稔,朱湘故意不引用原文,化用於此,既不生硬滯着,又能融古入今,不露痕跡,引人聯想,達到了言簡意豐的抒情與說理效果。全篇運用生動的現代口語,行文自然,敘述灑脫,凝練而不拘謹,情旨單純而搖曳多姿,堪稱抒情與議論結合的現代「美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