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乳香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乳香樹

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 審核 。

乳香樹原圖鏈接

卡氏乳香樹是屬於橄欖科的一種植物。矮小灌木,高4~5米,罕達6米。樹幹粗壯,樹皮光滑,淡棕黃色,紙狀,粗枝的樹皮鱗片狀,逐漸剝落。分布紅海沿岸至利比亞、蘇丹、土耳其,伊朗等地。春、夏均可採收,以春季為盛產期,宜貯藏於陰涼處。形態特徵

形態特徵

橄欖科,矮小灌木,高4~5米,罕達6米。樹幹粗壯,樹皮光滑,淡棕黃色,紙狀,粗枝的樹皮鱗片狀,逐漸剝落。葉互生,密集或於上部疏生,單數羽狀複葉,長15~25厘米,葉柄被白毛;小葉7~10對,對生,無柄,基部者最小,向上漸大,小葉片長卵形,長達3.5厘米,頂端者長達7.5厘米,寬度1.5厘米,先端鈍,基部圓形、近心形或截形,邊緣有不規則的圓齒裂,或近全緣,兩面均被白毛,或上面無毛。

乳香樹原圖鏈接

花小,排列成稀疏的總狀花序;苞片卵形:花萼杯狀,先端5裂,裂片三角狀卵形;花瓣5片,淡黃色,卵形,長約為萼片的2倍,先端急尖;雄蕊10,着生於花盤外側,花絲短;子房上位,3~4室,每室具2垂生胚珠,柱頭頭狀,略3裂。桉果倒卵形,長約1厘米,有三棱,鈍頭,果皮肉質,肥厚,每室具種子1枚。

分布範圍

乳香樹原圖鏈接

分布紅海沿岸利比亞蘇丹土耳其伊朗等地。主產於紅海沿岸的索馬里埃塞俄比亞。在我國歷史上也有地方出產。明正德潁州志·台館》「乳香台州西一百八十里。舊產乳香,故名。」潁州,即今安徽阜陽乳香台明弘治十年(1497)之前屬潁州,設有乳香台巡檢司。

採集

春、夏均可採收,以春季為盛產期。採收時,干樹幹的皮部由下向上順序切傷,並開一狹溝,使樹脂從傷口滲出,流入溝中,數天後凝成干硬的固體,採取。落於地面者常粘附砂土雜質,品質較次。本品性粘,宜密閉,防塵;遇熱則軟化變色,故宜貯藏於陰涼處。

乳香樹原圖鏈接

化學成分

乳香樹原圖鏈接

樹膠類:阿糖酸的鈣鹽和鎂鹽,西內芪粘素等;樹脂類:α,β-乳香脂酸,乳香樹脂烴,結合乳香脂酸等;揮髮油類:桉樹腦等 。[1]

乳香

來源

本品為橄欖科植物卡氏乳香樹及同屬植物樹皮滲出的樹脂。分為索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亞乳香,每種乳香又分為乳香珠和原乳香。

炮製方法

1、乳香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將大塊者砸碎。

乳香樹原圖鏈接

2、醋乳香取大小一致的淨乳香,置炒制器具內,文火加熱,炒至冒煙,表面微熔。噴淋定量的醋,邊噴邊炒至表面呈油亮光澤時,取出,攤開晾涼。每100kg淨乳香,用米醋5kg。

3、炒乳香取大小一致的淨乳香,置炒制器具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冒煙,表面熔化顯油亮光澤時,取出,攤開晾涼 。[2]

參考文獻

  1. [張彩山,姜青峰編著,《本草綱目》養生治病一本全 超值白金版 珍藏本,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5,第274頁 ]
  2. [陳秀瑗,呂桂鳳主編;王玉霞,孫紅,景曉琦,鄧玉群編者,中藥炮製技術 第3版,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01,第1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