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香炮製方法與標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乳香炮製方法與標準
目錄
【藥材來源】
乳香為橄欖科乳香樹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屬植物Boswellia bhawdajiana Birdw.樹皮滲出的樹脂。春、夏兩季均可採收。採收時將樹幹的皮部由下向上順序切傷,使樹脂從傷口滲出,數天後凝成塊狀即可採收。
【古代炮製方法】
唐代有研法(《產寶》)。宋代有炒制(《證類》),米制、姜制(《總錄》),醋制(《局方》),酒制(《洪氏》),竹葉制(《寶產》)、去油制(《扁鵲》)法。明、清時代增加有煮製、煅制(《普濟方》),焙制(《保元》),炙制(《景岳》),乳制(《大法》),黃連制(《普濟方》),燈心制(《奇效》),童便酒制(《金鑒》)等炮製方法。此時,其炮製方法有16種之多。
【現代炮製方法】
1、乳香: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搗碎。 2、醋乳香:取淨乳香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冒煙,表面微熔,噴淋米醋,再炒至表面呈油亮光澤,取出放涼。乳香每100kg用米醋5kg。 3、炒乳香:取淨乳香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冒煙,表面黑褐色顯油亮光澤,取出放涼。 4、燈心制乳香:取淨乳香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烊化,加入燈心草,拌炒至質酥鬆,取出,簸去燈心草,同時搗碎。乳香每100kg用燈心草6.25kg。 5、煮乳香:取乳香加水烊化,濾去木屑、沙石,用文火煮至滴水成珠而下沉,取出,攤放在平面板上,趁熱切成方塊,晾涼。
【飲片性狀】
乳香呈不規則乳頭狀小顆粒或小固塊狀,表面深黃色,半透明,稍有光澤,附有白色粉塵;質堅脆,有黏性;氣香,味苦辛。醋乳香表面深黃色,顯油亮,略有醋氣。炒乳香表面油黃色或黑褐色,略透明,質堅脆,有特異香氣。燈心制乳香表面為油黃色,略透明,質酥脆,氣特異。煮乳香為小方塊形,表面深黃色,質脆,有特異香氣。
【質量標準】
乳香珠雜質不得過2%,原乳香不得過10%,索馬里乳香含揮髮油不得少於6.0%(ml/g),埃塞俄比亞乳香揮髮油不得少於2.0%(ml/g)。 【炮製目的】乳香味辛、苦,性溫。歸心經、肝經、脾經。具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能。 生乳香氣味辛烈,對胃有較強的刺激性,易引起嘔吐,但活血消腫止痛力強,多用於瘀血腫痛或外用。制後降低其揮髮油含量,緩和刺激性,利於服用,便於粉碎。醋炙乳香可增強活血止痛,收斂生肌的功效,並可矯臭矯味。故臨床多制用,用於心腹疼痛,癰疽腫痛等症。
【應用選擇】
1、生用
(1)跌仆新傷:常與沒藥、血竭、紅花、麝香等同用,具活血散瘀,行氣止痛之效,如七厘散(《良方集腋》)。配伍沒藥、川芎、白芷、赤芍、丹皮、生地、炙甘草,可治跌仆傷筋,如乳香定痛散(《張氏醫通》)。
(2)瘡瘍不斂:常與沒藥、寒水石、冰片等研粉,外敷患處,具有去腐生肌,止痛的作用,可治癰疽腫毒潰後,經久不斂,氣血凝滯,瘡瘍痛不可忍,如乳香定痛散(《外科發揮》)。
2、制用
(1)癰瘡腫痛:常與沒藥(去油)、雄黃、麝香同用,具有消腫止痛作用,可治痰濕阻滯而致的癰瘡腫毒,堅硬疼痛,未成膿者,如醒消丸(《外科證治全生集》)。
(2)風寒濕痹:常與羌活、秦艽、當歸等同用,具活血通絡,伸筋止痛之功,如蠲痹湯(《百一選方》)。
(3)心腹諸痛:常與沒藥、川芎、丁香等同用,能增強行氣止痛的作用。用於心血瘀阻,心胸疼痛或絞痛,以及一切痛症。與蘇合香、檀香等同用,具有理氣寬胸,止痛作用,用於心絞痛,胸悶憋氣,如冠心蘇合丸(《中國藥典》)。
(4)血滯經閉:常與大黃、香附、延胡索等同用,增強活血通經的作用,用於婦女血滯經閉,產後腹痛,癥瘕腹痛(《李念先手集》)。
【現代研究】
用GC內標法測定了乳香生品、醋製品和水製品中乙酸辛酯和1-辛醇的含量。結果表明,生乳香乙酸辛酯和辛醇含量高,醋制後均略有下降,水制後明顯減少。比較了不同炮製品的揮髮油及樹脂的含量及薄層行為,結果表明,炮製前後揮髮油及樹脂的薄層行為一致,說明化學成分變化不大,揮髮油及樹脂的含量隨炮製程度不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炮製前後藥理作用的研究,表明樹脂有一定的鎮痛作用,揮髮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亦有認為鎮痛的有效部位是揮髮油,且無催吐作用,建議生用。
炮製工藝研究有提出120℃烘代炒、150℃烘3分鐘、香附末炒、夾層鍋煮後過濾濃縮冷卻、燈心草炒、酒醋共煮等。
乳香主要含樹脂、樹膠和揮髮油。其揮髮油有毒,對胃有刺激性而致嘔吐,經毒性試驗和對家兔的刺激性試驗,證明乳香揮髮油具有明顯的毒害作用和強烈的刺激性,因此,應通過炮製除去部分揮髮油,以緩和刺激性,減少不良反應。用不同方法炮製乳香,揮髮油含量均有降低,其中加熱溫度在315℃以上的炮製品,其揮髮油的含量極少或幾乎除盡。藥理實驗證明,乳香鎮痛作用的有效成分為揮髮油,因此,乳香在炮製過程中溫度不宜過高,以免使樹脂發生「質變」。
據實驗,江西法炒制乳香,其揮髮油含量降低57.5%,折光率增大;藥理實驗,未發現江西法炒制乳香有嘔吐的現象。故此,江西傳統炒制乳香,既減少了對胃的刺激性,又消除了嘔吐的副作用。
【附】
1、近代炮製方法還有麩炒制、茯苓炒等。 2、文獻摘錄「入丸散微炒殺毒,得不粘」(《證類》)。「每斤用燈心四兩同炒,炒至圓脆可為粉為度,扇去燈心磨粉用」(《全生集》)。
【總結】
乳香從唐代開始使用不同的炮製方法,如水飛、制、風乾研等。近年各地的炮製規範中收載的大多是醋製法。主要作用是除去部分揮髮油、消除對胃的刺激性。宋代提出「炒」、「醋制」,並認為是可去毒而不枯的加熱方法,現在全國乳香的炮製方法大體上仍保留醋炙法。研究表明,醋炒乳香外觀顏色佳,氣味好,質脆易碎,炮製過程中煙霧刺激小,故醋炒為最優炮製方法。
對於失傳的黃連炙、姜炙、人乳炙、童便酒炙、燈心草同炒制等法,應予進行研究,以便發掘整理。
關於乳香的炮製意義、目前有兩種不同的學術觀點。一種認為乳香揮髮油具有毒害作用和刺激性,容易引起噁心、嘔吐等反應。乳香的炮製意義為除去其部分揮髮油,「去油而除毒」。另一種觀點認為,藥理實驗證明,乳香鎮痛作用的有效部分位於揮髮油,炮製過程中致使乳香揮髮油大量散逸是對藥材的浪費,乳香宜生用或提取揮髮油用。有關這兩方面的觀點均需進一步研究來驗證。
【炮製方法】
一、淨制 除去雜質(《規範》)。
二、切制 搗碎(《規範》)。
三、炮炙
1.醋制 取淨乳香,加醋拌勻,燜透,置鍋內炒至表面光亮,取出,放涼。每乳香100kg,用醋5kg(《藥典85》)。
2.炒制
(1)取淨乳香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光亮時,取出,放涼(《藥典85》)。
(2)取淨乳香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冒煙表面顯油亮光澤,取出放涼(《規範》)。
3.茯苓制 取乳香揀淨雜質,成塊的搗碎成粒狀。加半量的茯苓粉,先將茯苓粉放入鍋內用文武火炒熱,然後放入乳香迅速用鍋鏟鏟到鍋底壓碎拌炒,防止粘結成塊,炒至濃煙上升乳香發泡成珠,現紫黃色,取出攤開,放冷(《雲南》)。
4.麩制 取淨乳香,大者剪成小塊,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出油時,撒入麩皮,繼續拌炒至油被麩皮吸盡,藥體發脹呈珠狀為度,取出,除去麩皮,放涼。每乳香1kg,用麩皮0.5kg(《河南》)。
5.煨制 取淨乳香,大者砸成小塊,另取沙子置鍋內,加熱至100℃以上,然後鋪上紙2-3層,上攤乳香塊,繼續加熱至出油時,用筷子輕輕翻動,並換紙2-3次,至乳香呈珠狀,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河南》)。
6.煮製 取乳香加水烊化,濾去木屑、沙石,用文火煮至滴水成珠而下沉(《江蘇》)。
7.燈心草制 取淨乳香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烊化,加入燈心草拌炒至質酥鬆,取出,簸去燈心革。用時敲碎。每乳香100kg,用燈心草6.25kg(《上海》)。
8.酒制 取乳香塊加白酒淋潤4小時,至酒被吸盡,用微火烘2晝夜,至油透在紙上,質脆,不粘手為度,再研細即可。每乳香塊1kg,白酒60g(《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