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剛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了解剛竹
圖片來自山草香網

剛竹屬(學名:Phyllostachys sulphurea (Carr. ) A.' Viridis ')是禾本科、剛竹屬金竹的栽培品種。喬木或灌木狀竹類植物,竿高可達15米,幼時無毛,微被白粉,綠色,成長的竿呈綠色或黃綠色,竿環在較粗大的竿中於不分枝的各節上不明顯;籜環微隆起。籜鞘背面有綠色脈紋,無毛,微被白粉,籜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籜舌綠黃色,拱形或截形,邊緣生淡綠色或白色纖毛;籜片狹三角形至帶狀,外翻,微皺曲,綠色,但具桔黃色邊緣。葉鞘幾無毛或僅上部有細柔毛;葉耳及鞘口繸毛均發達;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5月中旬出筍。

原產中國,黃河至長江流域及福建均有分布。1840年由上海引至法國栽培,1928年由法國引至美國。剛竹適宜生長在土層較肥厚、濕潤而又排水良好的沖積砂質壤土地帶,紅、黃粘土及薄砂乾旱的地區不宜生長。 剛竹的竿可作小型建築用材和各種農具柄;筍供食用,惟味微苦。

形態特徵

喬木或灌木狀竹類。地下莖為單軸散生,竿高6-15米,直徑4-10厘米,幼時無毛,微被白粉,綠色,成長的竿呈綠色或黃綠色,在10倍放大鏡下可見豬皮狀小凹穴或白色晶體狀小點;中部節間長20-45厘米,壁厚約5毫米;竿環在較粗大的竿中於不分枝的各節上不明顯;籜環微隆起。籜鞘背面呈乳黃色或綠黃褐色又多少帶灰色,有綠色脈紋,無毛,微被白粉有淡褐色或褐色略呈圓形的斑點及斑塊;籜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籜舌綠黃色,拱形或截形,邊緣生淡綠色或白色纖毛;籜片狹三角形至帶狀,外翻,微皺曲,綠色,但具桔黃色邊緣。末級小枝有2-5葉;葉鞘幾無毛或僅上部有細柔毛;葉耳及鞘口繸毛均發達;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6-13厘米,寬1.1-2.2厘米。 花枝未見。筍期5月中旬。

生長習性

耐寒,能耐-18℃低溫。適宜生長在土壤深厚肥沃的地方,在黏重土生長較差。在PH8.5左右的鹼土和含鹽0.1%的土壤中亦能生長,但忌排水不良。[1]

繁殖方法

選用母竹:以干株較矮三年生左右的為最好。因為,干株矮容易起植、裝運、裝植後風不易搖動、蒸發量少,不用截梢;同時,三年生的母竹繁殖力最強,容易成活、發筍多。

截取母竹鞭根:竹子繁殖完全靠母竹的鞭根,沒有鞭根的母竹栽活了也不發筍。竹子鞭根分兩種,一種是老鞭(即來鞭),是原來生長出母竹的鞭根,年齡較老,生長力已弱;另一種是新鞭(即去鞭),是母竹向外伸延繁殖新竹的鞭根,年齡小,生長力強,母竹的繁殖,主要靠這種新鞭的發展。因此,栽種母竹時,栽的根孽愈大,新鞭愈長就愈好。但是竹鞭過長,栽植不便,同時挖掘根鞭時,往往傷及其它竹根,影響到整個竹林的發展,所以,一般用新鞭30-45厘米,用老鞭20-25厘米即可。注意新老鞭的區別:老竹鞭的芽苞尖內生長,芽苞較小、較少,節較稀;新竹鞭的芽苞尖向外生長,芽苞較大、較多,節較密。在挖取母竹的時候,還要注意保護母竹竹身和鞭根連接的地方(根蒂)。根蒂若碰傷或折斷了,就會使母竹喪失繁殖的能力。

栽植的時間和方法:栽植時間以入冬封凍前和來春二月底、三月上旬最好。栽前先刨寬30厘米、深30厘米、長100厘米長方形穴,穴內墊細土15-20厘米(土肥更好),然後取母竹鞭根栽下,栽後封土、澆水、踏實,再在竹根周圍培上細土堆。每畝定植35株,成活後約3-5年即可發展成林。

栽培技術

澆水:母竹栽植後,每年澆水2-3遍,能促使成活率高,發筍快。老竹林每年澆水1-2遍,能促使發筍多、生長旺。

壓土施肥:壓土能改良林地土壤結構,增強地力,促使鞭根發展。剛竹喜歡有機肥料,可以結合壓土進行施肥,這樣效果更大。

撫育:新竹未成林前,每年要鋤草鬆土。成林的老竹,經過年採伐,就要進行間伐,以達到不斷發筍更新。

產地生境

原產中國,黃河至長江流域及福建均有分布。1840年由上海引至法國栽培,1928年由法國引至美國。 剛竹適宜生長在土層較肥厚、濕潤耳又排水良好的沖積砂質壤土地帶,紅、黃粘土及薄砂乾旱的地區不宜生長。

主要價值

剛竹的竿可作小型建築用材和各種農具柄;筍供食用,惟味微苦。

參考來源

  1. 剛竹山草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