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單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了解單竹
圖片來自黔農網

單竹(學名:Bambusa cerosissima McClure)又名細粉單竹、水筒竹,為竹亞科簕竹屬植物。竿高3--7m,徑約5cm,.頂端下垂甚長,稈表面幼時密被白粉,節間長30--60cm。每節分枝多數且近相等。籜鞘堅硬,鮮時綠黃色,被白粉,背面遍生淡色細短毛;籜落後籜環上有一圈較寬的木栓質環;籜耳長而狹窄;籜葉反轉,卵狀披針形,近基部有刺毛。每小枝有葉4—8枚,葉片線狀披針形,長20cm,寬2cm,質地較薄,背面無毛或疏生微毛。[1]產廣東,廣西有引種。

形態特徵

竿直立,梢端作弓形下彎,高3-7 (15)米,直徑2-5厘米;節間長30-60厘米或更長,幼時密被多量白蠟粉竿壁厚2-4毫米或過之;竿環平坦;籜環在竿籜脫落後留存一圈較為突起的木栓環枝在竿每節為多枝簇生,彼此粗細相近,無毛,幼時具粉,次級枝大都自各枝之基部數節上分出。籜鞘遲落,較竿之節間短甚,質堅硬,起初在背面被有甚多之蠟粉,還遍體生有近宿存的小刺毛;籜耳在籜鞘頂端橫臥,狹而長,邊緣生有多條繸毛,後者長而纖細,枯草色,有光澤;籜舌低矮,頂端截形或中部作高約2毫米的隆起而呈山字形,邊緣具長縫毛;籜片向外強烈翻折,黑灰色,卵狀披針形,邊緣內卷,基底寬度為籜鞘先端寬的1/4-1/3,上表面微具小刺毛,有時亦可無毛,下表面無毛或微粗糙。末級小枝具4-8葉;葉鞘無毛,背部在上端具脊;葉耳及鞘口繸毛通常顯著,惟有時不甚發達,當存在時其質脆,易早落;葉片長披針形,長16-20厘米,寬1.5-2厘米,質地甚薄,先端漸尖,上表面沿中脈稍粗糙,下表面無毛或疏生微毛,次脈5-7對。花枝無葉,各節上僅生數枚假小穗;小花背部向外腫脹,紫褐色或古銅色;小穗軸無毛,節間長約4毫米,中空,質柔軟。外籜寬卵形,長約1厘米,頂端鈍但具細尖頭,背面無毛而具光澤,先端多少有些具中脊;內稃與其外稃近等長,頂端鈍或截平,背面無毛,縱脈不明顯,2脊在背面的中部向外方作拱形彎曲,脊上無毛;鱗被3,近等大,多少有些呈不規則形,背部生有小刺毛,先端具纖毛;花葯長約5.5毫米,頂端無毛;子房近頂端被粗硬毛,花柱長1-2毫米,柱頭3,呈疏稀羽毛狀。穎果乾燥後呈三角形,未成熟的果皮能變硬 。

生長環境

同一般竹子。

主要價值

植於園林的山坡、院落或道路、立交橋邊。

繁殖方法

移鞭繁殖

同亞屬植物

竿無刺;節間甚修長(一般在30厘米以上,模式種可長達110厘米),竿壁薄(常不及8毫米);同一節的分枝常彼此近同粗,亦有主枝較粗壯者;籜鞘頂端甚寬,而籜片基底寬僅及其1/2-1/3(或偶可寬至2/3)。假小穗多呈紫褐色或古銅色。

模式種:粉單竹 Bambusa chungii McClure 原產廣西宜山。

本亞屬約有10餘種,產我國南部平原或丘陵地區,廣栽培。越南亦有分布。由於收集材料不全,現暫列下述11種。

粉單竹 Bambusa chungii McClure

料慈竹 Bambusa distegia (Keng et Keng f.) Chia

桂單竹 Bambusa guangxiensis Chia

藤單竹 Bambusa hainanensis Chia et H. L. Fung

綿竹 Bambusa intermedia Hsueh et Yi

水單竹 Bambusa papillata (Q. H. Dai) Q. H. Dai

甲竹 Bambusa remotiflora Kuntze

油竹 Bambusa surrecta (Q. H. Dai) Q. H. Dai

青皮竹 Bambusa textilis McClure

木[竹/亶]竹 Bambusa wenchouensis (Wen) Q. H. Dai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