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紅殼箭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殼箭竹(學名:Fargesia porphyrea)為禾本科箭竹屬下的一種竹類植物。竿柄長2.5-4厘米,粗1-2厘米。竿高3-5米,粗1-2.5厘米;節間長28-40厘米,圓筒形。竿每節分5-11枝,直徑1-2毫米。筍紫紅色,貼生棕色刺毛;籜鞘宿存,棕紅色;籜片外翻,線狀披針形。葉鞘長5.5-7.5厘米,邊緣無纖毛;葉片線狀披針形,次脈3或4對,葉緣具小鋸齒。筍期8-9月。生於雲南海拔1250-2500米的闊葉林下。
形態特徵
紅殼箭竹竿柄長2.5-4厘米,粗1-2厘米。竿高3-5米,粗1-2.5厘米,稍端直立;節間長28-35(40)厘米,竿基部節間長8-10(18)厘米,圓筒形,幼時節間的上部具灰白色小硬毛,無白粉,縱向細肋明顯,或有時僅在節間上半部有之,中空,竿壁厚2-3毫米,髓初時呈海綿狀,後變為鋸屑狀;籜環隆起;竿環微隆起或隆起;節內長3-4毫米。竿芽長圓形,密被淡棕色或灰色小刺毛,邊緣密生灰色纖毛。
竿每節分5-11枝,枝上舉或斜展,直徑1-2毫米。筍紫紅色,貼生棕色刺毛;籜鞘宿存,棕紅色,下半部革質,上部薄革質,長圓形或三角狀長圓形,短於其節間,上部三角形或拱形,背部的下半部被伏貼的棕色刺毛,上半部具疏刺毛,縱向脈紋僅在上半部及兩側較明顯,小橫脈不明顯或僅在鞘上部明顯,邊緣無纖毛或僅邊緣上部生極稀疏灰色纖毛;籜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籜舌截形或稀微凹,紫褐色,高1-1.5毫米,邊緣初時密生淡黃褐色勁直長為2-4毫米之纖毛;籜片外翻,線狀披針形,初時疏生灰色短毛,常彎曲,邊緣內卷,籜片基部較籜鞘頂端為窄,並與之有關節相連接,故兩者易脫離。
小枝具(3)4-7 (10)葉;葉鞘長5.5-7.5厘米,綠色或干後有時為棕紅色,邊緣無纖毛;葉耳無,鞘口初時有灰色長1.5-2毫米之繸毛;葉舌截形,無毛,高約1毫米;葉柄長2-3毫米;葉片線狀披針形,紙質,長(6)9-19厘米,寬7-17毫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上表面綠色,基部有時具灰白色短毛,下表面灰綠色,被灰白色長柔毛,尤其在基部中脈兩側毛較密,次脈3或4對,小橫脈不明顯,葉緣具小鋸齒。花枝未見。筍期8-9月。[1]
分布範圍
產雲南南部。生海拔1250-2500米闊葉林下。模式標本采自文山。
主要價值
筍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