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緬甸龍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了解緬甸龍竹
圖片來自護花網

緬甸龍竹,別名:白麻竹,拉丁文名:Dendrocalamus birmanicus A. Camus.禾本科、牡竹屬 梢端彎;幼時密被灰白色絨毛;節內長8毫米,竿每節分多枝,籜鞘早落性,革質兼厚紙質,背面縱肋明顯,被暗棕色貼生小刺毛;籜耳不發達;邊緣具齒裂或有時具繸毛;籜片外翻,腹面具刺毛,下表面的基部生有白色柔毛,兩面均具微毛,背脊的上部具長纖毛,邊緣亦生纖毛;外稃與穎相類似,羽毛狀。果實未見。

形態特徵

竿高7-10米,直徑8厘米,梢端彎;節間長20-28厘米,幼時密被灰白色絨毛;節內長8毫米,枝下高20-50厘米;竿每節分多枝,常具明顯的主枝3條。

籜鞘早落性,革質兼厚紙質,背面縱肋明顯,被暗棕色貼生小刺毛籜耳不發達;籜舌高3-4毫米,邊緣具齒裂或有時具繸毛;籜片外翻,長6-10厘米,寬2-3厘米,腹面具刺毛,基部寬為籜鞘口部的1/3-1/2。末級小枝具7-9葉;葉鞘略被白粉,無毛;葉耳缺;葉舌高1毫米;葉片長16-20厘米,寬1.5-2.5厘米,下表面的基部生有白色柔毛,次脈6-9對。花枝的節間長3-6.5厘米,一側具溝槽,密被繡色絨毛,每節着生5-25枚假小穗,其簇團的直徑為1-1.8厘米;小穗具微毛,含2或3朵小花,全長7-8毫米,寬2-3毫米;穎2片,長4毫米,寬4.5毫米,有光澤,兩面均具微毛,背脊的上部具長纖毛,邊緣亦生纖毛;外稃與穎相類似,長5.5-7毫米,寬4-5毫米,具15脈,先端具小尖頭,其長為0.2-0.5毫米;內稃與外稃近等長,背部具2脊,脊上生纖毛;花葯長3-4毫米,成熟時伸出花外,先端具細小尖頭;花柱細長,無毛;柱頭單一,與花柱近等長,羽毛狀。果實不詳。[1]

物種區別

本種的原記載未對竿籜進行描述,可能是標本不全。原作者A. Camus估計「籜可能非常大而無毛」,但我國的標本(德宏傣族稱為「埋桑」者)則是籜鞘背面被毛的。

地理分布

產雲南德宏。緬甸原產。模式標本采自緬甸撣邦南部。

參考來源

  1. 緬甸龍竹植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