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長尾地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了解長尾地鶇
圖片來自0699#網

長尾地鶇(學名:Zoothera dixoni)是鶇科、地鶇屬型鳥類,體長21-27厘米。上體橄欖棕褐色,下體淺棕色具黑褐色端斑,在下體形成鱗狀斑,翅上有兩道皮黃色帶斑,耳具黑斑。虹膜褐色,嘴角褐色或黑色,下嘴基部較淡,腳肉黃色或亮黃褐色。

長尾地鶇在中國四川和雲南主要棲息於海拔2500-4300米的高山冷杉林和林線上面的高山草甸和杜鵑灌叢;在西藏棲息於海拔3800米左右的針葉林和灌叢地帶;在青海活動於河谷楊樹林下或黑刺灌叢中的地面上;在貴州僅見於海拔700米的山上。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地棲性,多在高山杜鵑灌叢草地和林下灌叢和竹叢中活動,尤其喜歡活動在河谷沿岸地區的樹叢和灌叢中。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食蝸牛、軟體動物和植物果實與種子。分布於中國、尼泊爾、不丹、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錫金)等東喜馬拉雅山地區,越冬於緬甸、泰國和越南北部。

形態特徵

雌雄羽色相似。上體自額、頭頂、枕、後頸一直到尾上覆羽橄欖褐色或橄欖棕褐色中央兩對尾羽與背同色,亦為橄欖褐色,外側尾羽黑褐色具白色端斑且越往外,白色端斑越擴大成楔形白斑。兩翅暗褐色,外啊淡棕黃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具棕色羽端,在翅上形成兩道明顯的棕黃色翅上帶斑。眼先棕白色具橄欖褐色羽端,眼周棕白色或皮黃色,耳羽棕白色具黑色羽端,在耳區形成顯著的黑色塊斑。頦、喉白色、內翈淡棕色,羽端微沾黑色,胸和兩脅棕白色或淺棕色、具黑色端斑形成顯著的鱗狀斑,腹和尾下覆羽白色,有的尾下覆羽稍沾棕。 虹膜褐色,嘴角褐色或黑色,下嘴基部較淡,腳肉黃色或亮黃褐色。

大小量度 性別 體重 體長 嘴峰 翅 尾 跗蹠 雄性 84-98克 221-272毫米 18—20.5毫米 130-145毫米 114-119毫米 32-41毫米 雌性 176-90克 238-256毫米 18-18.7毫米 132-139毫米 106-119毫米 24-40毫米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於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針葉林中,巢多置於林下幼樹側枝基部。巢呈杯狀,主要由苔蘚構成,內墊有枯草。每窩產卵多為3枚。卵為長卵圓形,暗綠色、密被淡紅褐色斑點或斑紋,尤以鈍端較密。卵的大小據Baker(1925-1930)測量的22枚卵,平均為30.5毫米×21.6毫米,卵明顯較光背地鶇小。

棲息環境

長尾地鶇在中國四川和雲南主要棲息於海拔2500-4300米的高山冷杉林和林線上面的高山草甸和杜鵑灌叢;在西藏棲息於海拔3800米左右的針葉林和灌叢地帶;在青海活動於河谷楊樹林下或黑刺灌叢中的地面上;在貴州僅見於海拔700米的山上。

生活習性

習性: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地棲性,多在高山杜鵑灌叢草地和林下灌叢和竹叢中活動,尤其喜歡活動在河谷沿岸地區的樹叢和灌叢中。 大部分時間營地面生活。 受驚時,飛進灌叢或樹林中。繁殖期間隱蔽在稠密的林中活動。冬季常和光背地鶇結伴覓食,常與各種鶇鳥混群,一般於地面取食。

遷徙:長尾地鶇在中國為夏候鳥,部分在西藏南部排龍越冬,為留鳥。

食性: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食蝸牛、軟體動物和植物果實與種子。

叫聲:鳴聲似笛音。[1]

動物學史

關於長尾地鶇的分類地位,由於長尾地鶇和光背地鶇(Zoothera mollissima),無論羽色和外形、大小都非常相似,因此有的學者將長尾地鶇作為光背地鶇指名亞種Zoothera mollissima mollissima的同物異名而不承認長尾地鶇(Baker 1924)。但多數學者認為長尾地鶇尾羽明顯較光背地鶇長,翅上中覆羽和大覆羽具寬闊的皮黃色端斑,在翅上形成明顯的皮黃色帶斑,耳區有黑色塊斑,這些都和光背地鶇明顯不同。另外長尾地鶇和光背地鶇繁殖分布區大部重疊而又無中間類型出現,因而仍然承認長尾地鶇為一獨立種。

分布範圍

存在(繁殖地):尼泊爾。

存在(居住地):不丹、中國、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錫金)、老撾、緬甸、泰國、越南北部。在中國分布於青海斑瑪,四川阿壩、甘孜、涼山、峨邊、峨眉、甘洛、天全、理塘、寶興、木里,貴州興義,雲南麗江、漾濞,西藏左貢、排龍、比姆比山口、尼馬山口、猶里抓和昌都地區西南部。

亞種分化

關於長尾地鶇的亞種分化,鄭作新等(1995)在研究了采自中國四川峨眉、峨邊和雲南潞西的標本後,發現三地標本上體羽色基本相似。但四川峨眉標本頭部羽色深,呈濃橄欖棕褐色,峨邊標本頭部羽色稍淺淡,而雲南潞西標本頭部羽色最淡,幾呈橄欖褐色。眼周的顏色則正相反,從潞西最濃的皮黃白色到最淡的峨眉為棕白色,其問的峨邊居中,呈棕白沾黃,均呈現出由深到淺和由淺到深的規律性的地理性變化。但由於標本太少,現還難確定這種變化僅僅是一些個體變異還是種群的地域性變化。如果這種變化不是個體變異,而是種群的地域性變化,則應考慮亞種分化的可能。所以仍視為單型種。

近種區別

光背地鶇(Zoothera mollissima)與長尾地鶇非常相似,但光背地鶇尾較短,翅上無皮黃色翅斑,僅在飛翔時可見由次級飛羽白色基部所形成的白色翅斑。區別仍很明顯,野外不難識別。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