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魁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了解魁薊
圖片來自山草香網

魁薊(學名:Cirsium leo Nakai et Kitag.)菊科薊屬植物,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莖枝被長毛,基部和下部莖生葉長橢圓形或倒披針狀長橢圓形,羽狀深裂,側裂片8-12對,頭狀花序排成傘房花序;總苞鍾狀,徑達4厘米,總苞片8層,瘦果灰黑色,偏斜橢圓形,冠毛污白色,花果期5-9月。

分布於寧夏、山西、河北、河南、陝西、甘肅及四川西北部,生于山谷、山坡草地、林緣、河灘及石灘地;岩石隙縫中或溪旁、河旁或路邊潮濕地及田間海拔700-3400m處。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

根莖

根直伸,粗壯,直徑可達1.5厘米。 莖直立,單生或少數莖成簇生,上部傘房狀分枝,少有不分枝的,全部莖枝有條棱,被多細胞長節毛,上部及接頭狀花序下部的毛較稠密

基部和下部莖葉全形長橢圓形或倒披針狀長橢圓形,長10-25厘米,寬4-7厘米,羽狀深裂,葉柄長達5厘米或無柄;側裂片8-12對,半圓形、半橢圓形、長橢圓形或斜三角形,中部側裂片較大,不包括邊緣針刺通常寬1.5-2.5厘米,全部側裂片邊緣三角形刺齒不等大,齒頂長針刺,針刺長(3)5-6毫米,或更長,長達1.2厘米,齒緣短針刺。向上的葉漸小,與基部和下部莖葉同形或長披針形並等樣分裂,無柄或基部擴大半抱莖。全部葉兩面同色,綠色,被多細胞長節毛,下面沿脈的毛稍稠密。

頭狀花序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花序,極少單生莖頂而植株僅有1個頭狀花序的。總苞鍾狀,直徑達4厘米。總苞片8層,鑷合狀排列,至少不呈明顯的覆瓦狀排列,外層與中層鑽狀長三角形或鑽狀披針形,長2-3厘米,寬2-3毫米,邊緣或上部邊緣有平展或向下反折的針刺,針刺長達2.5毫米,頂端針刺長達3毫米,背面有稀疏蛛絲毛,內層硬膜質,披針形至線形,長達2厘米,頂端長漸尖。小花紫色或紅色,花冠長2.4 厘米,檐部長1.4厘米,不等大5淺裂,細管部長1厘米。

瘦果灰黑色,偏斜橢圓形,長約5毫米,寬2毫米,頂端斜截形,壓扁。冠毛污白色,多層,基部連合成環,整體脫落;冠毛剛毛長羽毛狀,長達2.2厘米,向頂端漸細。花果期5-9月。

生長環境

生于山谷、山坡草地、林緣、河灘及石灘地,或岩石隙縫中或溪旁、河旁或路邊潮濕地及田間,海拔700-3400米。

生態習性

莖粗壯、直立、具縱棱。葉片披針形至寬披針形,羽狀淺裂至深裂,邊緣有刺。頭狀花序單生枝頂,總苞寬針狀,花紫紅色,全部為筒狀花。野生。[1]

分布範圍

分布寧夏、山西、河北、河南、陝西、甘肅及四川西北部。模式標本采自河北霧靈山。

參考來源

  1. 魁薊山草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