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黃皮綠筋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了解黃皮綠筋竹
圖片來自山草香網

黃皮綠筋竹(學名:Phyllostachys sulphurea (Carr.) A. et C. Riv. 'Robert Young')是禾本科、剛竹屬金竹的栽培種,竿高可達15米,幼竿解籜後呈綠黃色,下部節間有少數綠色縱條紋,並在籜環下方還有暗綠色環帶,以後雖節間變為黃色而綠色縱條紋仍存在。竿環在較粗大的竿中於不分枝的各節上不明顯;籜環微隆起。籜鞘背面呈乳黃色或綠黃褐色又多少帶灰色,有綠色脈紋,無毛,微被白粉,籜舌綠黃色,拱形或截形,邊緣生淡綠色或白色纖毛;籜片狹三角形至帶狀,外翻,微皺曲,綠色,但具桔黃色邊緣。葉鞘幾無毛或僅上部有細柔毛;葉耳及鞘口繸毛均發達;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花枝未見。筍期5月中旬。 原產中國,黃河至長江流域及福建均有分布。

形態特徵

剛竹(栽培型)(江蘇植物志) 圖版66: 1-6竿高6-15米,直徑4-10厘米,幼時無毛,微被白粉,綠色,成長的竿呈綠色或黃綠色在10倍放大鏡下可見豬皮狀小凹穴或白色晶體狀小點;中部節間長20-45厘米,壁厚約5毫米;竿環在較粗大的竿中於不分枝的各節上不明顯;籜環微隆起。籜鞘背面呈乳黃色或綠黃褐色又多少帶灰色,有綠色脈紋,無毛,微被白粉,有淡褐色或褐色略呈圓形的斑點及斑塊;籜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籜舌綠黃色,拱形或截形,邊緣生淡綠色或白色纖毛;籜片狹三角形至帶狀,外翻,微皺曲,綠色,但具桔黃色邊緣。末級小枝有2-5葉;葉鞘幾無毛或僅上部有細柔毛;葉耳及鞘口繸毛均發達;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6-13厘米,寬1.1-2.2厘米。花枝未見。筍期5月中旬。

金竹(原栽培型)(李衎竹譜詳錄)竿於解籜時呈金黃色而不同於本種系的其他栽培型,其他方面特徵可參考 1a. 剛竹栽培型 P. sulphurea cv. Viridis 的內容。

原產我國,江浙一帶庭園中栽培供觀賞。日本、歐洲及北美也有引種。

黃皮綠筋竹(栽培型)(植物分類學報) 黃皮剛竹(江蘇植物志)與原栽培型之區別在於幼竿解籜後呈綠黃色,下部節間有少數綠色縱條紋,並在籜環下方還有暗綠色環帶,以後雖節間變為黃色而綠色縱條紋仍存在。產地及用途同剛竹。

繁殖方法

繁殖培育:嫁接。

生長環境

陽性,喜溫暖濕潤氣候。[1]

地理分布

適應地區:長江流域。 中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武漢、沙市、黃石、宜昌、南昌、景德鎮、九江、吉安、井岡山、贛州、上海、長沙、株洲、岳陽、懷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陽、邵陽、桂林、溫州、金華、寧波、重慶、成都、都江堰、綿陽、內江、樂山、自貢、攀枝花、貴陽、遵義、六盤水、安順、昆明、大理)

主要價值

庭園觀賞。

參考來源

  1. 黃皮綠筋竹山草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