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黑心金光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了解黑心金光菊
圖片來自燕雀草網

黑心金光菊(學名:Rudbeckia hirta L.)是菊科、金光菊屬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30-100厘米。莖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全株被粗刺毛。下部葉長卵圓形,長圓形或匙形;上部葉長圓披針形,頂端漸尖,邊緣有細至粗疏鋸齒或全緣。頭狀花序徑5-7厘米,有長花序梗。總苞片外層長圓形;內層較短,披針狀線形,頂端鈍。花托圓錐形;托片線形,對摺呈龍骨瓣狀。舌狀花鮮黃色;舌片長圓形,通常10-14個。管狀花暗褐色或暗紫色。瘦果四棱形,黑褐色,無冠毛。

原產北美,中國各地庭園常見栽培。喜陽光充足,性強健,耐乾旱,極耐寒。於通風向陽處的沙質壤土上生長良好。 黑心金光菊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其既可地裁,亦能盆養,也可以作為插花材料。多用於勞動節、兒童節、教師節、國慶節等節日的環境裝飾,也常用於6-9月這一時間段內的各項慶典、生活空間之環境美化。

形態特徵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莖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全株被粗刺毛下部葉長卵圓形,長圓形或匙形,頂端尖或漸尖,基部楔狀下延,有三出脈,邊緣有細鋸齒有具翅的柄,長8-12厘米;上部葉長圓披針形,頂端漸尖,邊緣有細至粗疏鋸齒或全緣,無柄或具短柄,長3-5厘米,寬1-1.5厘米,兩面被白色密刺毛。

頭狀花序徑5-7厘米,有長花序梗。總苞片外層長圓形,長12-17毫米;內層較短,披針狀線形,頂端鈍,全部被白色刺毛。花托圓錐形;托片線形,對摺呈龍骨瓣狀,長約5毫米,邊緣有纖毛。舌狀花鮮黃色;舌片長圓形,通常10-14個,長20-40毫米,頂端有2-3個不整齊短齒。管狀花暗褐色或暗紫色。瘦果四棱形,黑褐色,長几2毫米,無冠毛。

生長習性

花期自初夏至霜降。播種時間與其花期關係密切,春播,6-7月開花;秋播,翌年5-6月開花。中國西安地區3月上中旬萌發,花期5-9月,10月中旬地上部分開始枯黃。

黑心金光菊原產北美,適應性很強,較耐寒,很耐旱,不擇土壤,極易栽培,應選擇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及向陽處栽植,喜向陽通風的環境。[1]

繁殖方法

以播種繁殖為主。春至秋季均可播種,但多行秋播,9月初播種於露地苗床,發芽適溫為21-30℃,待苗長至4-5片真葉時移植。亦可採用扦插或分株法繁殖。扦插,一般選擇根部萌生的新芽做插穗,春季和秋季均可進行。分株,以春天剛萌芽或秋天於花後進行較合適。將地下宿根挖出,分株時每棵子株需帶有3-4個頂芽。

栽培技術

種苗管理

定植時間不宜遲於令黑心金光菊開花日期前的第120-150天,通常使用上口直徑28厘米、體高20厘米、底部直徑18厘米的花盆作為定植容器。當小苗長出2-4片真葉後進行移栽。於12月將置於陽畦中的黑心金光菊種苗定植於花盆中,移入低溫溫室進行管理,經過4周後再將其移入中溫溫室。

澆水措施

黑心金光菊喜微潮偏乾的上壤環境,較耐旱。在其苗期不宜澆水過多,以防植株徒長。當植株成形後,則可適當增加澆水量。

施肥操作

除在定植時於花盆基部施用25-50克豬糞作為基肥外,當植株高度達到15厘米後,可以每隔半月追施一次富含磷、鉀的稀薄液體肥料。黑心金光菊的植株較為高大,因此需肥量相對來說較多,管理者應該隨時觀察,並制定出能夠保證其迅速生長的施肥方案。

光照條件

黑心金光菊喜充足的日光照射,在栽培過程中,應該保證植株每天接受不少於4小時的直射日光。環境蔭蔽則植株容易徒長,開花也會受到影響。只有陽光充沛,黑心金光菊才能有更好的株形、更艷的花色。

溫度控制

喜高溫、耐嚴寨,是黑心金光菊對溫度的基本要求。它在15-30℃的溫度範圍內生長良好。中國絕大多數地區可露地越冬。在其花期控制中,環境溫度不宜低於-10℃。

整形修剪

當小苗高約6厘米左右時摘心一次,以促發分枝,從而增加植株開花的數量。但由於黑心金光菊有着較強的自然分枝性,因此即使不進行摘心,植株開放出第一朵花後也會封頂,萌發出更多的側枝。故對黑心金光菊的花期控制來說,修剪所起的作用是輔助性的。

花期管理

在黑心金光菊的花朵開放後,盆土不可缺水。可以適當追肥。保持環境有充足的光照。由於黑心金光菊的植株較為高大,因此不要將植株置於風口處,以防急風驟吹,而使植株倒伏。

產地生境

原產北美,中國各地庭園常見栽培。 喜陽光充足,性強健,耐乾旱,極耐寒。於通風向陽處的沙質壤土上生長良好。

主要價值

黑心金光菊管狀花呈深褐色,舌狀花為金黃色,二色相襯頗為醒目,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其既可地裁,亦能盆養,也可以作為插花材料。多用於勞動節、兒童節、教師節、國慶節等節日的環境裝飾,也常用於6-9月這一時間段內的各項慶典、生活空間之環境美化。

參考來源

  1. 黑心金光菊燕雀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