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黑耳地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了解黑耳地鶇
圖片來自123寵物網

黑耳地鶇一般指橙頭地鶇;橙頭地鶇(學名:Geokichla citrina)是鶇科、地鶇屬中型鳥類,體長18-22厘米。整個頭、頸和下體橙栗色,其餘上體包括兩翅和尾藍灰色或橄欖灰色,翅上多具白色翅斑(僅雲南亞種無白色翅斑)。虹膜褐色或棕褐色,嘴黑褐色或黑色,腳橙黃色或肉黃色。特徵極明顯。野外不難識別。

橙頭地鶇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地帶的山地森林中,尤喜茂密的常綠闊葉林,也棲息於次生林、竹林、林緣疏林和農田地邊小塊叢林中。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地棲性,多在地上活動和覓食,有時亦見在樹上活動。性膽怯,常躲藏在林下茂密的灌木叢中,不易看見。主要以甲蟲、竹節蟲等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分布於中國、巴基斯坦、喜馬拉雅山地區、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緬甸、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

形態特徵

雄鳥前額、頭頂、頭側、枕、後頸和頸側鮮橙棕色或橙栗色尤以頭頂羽色較深。背、肩、腰和尾上覆羽等上體藍灰色,兩翅黑褐色翅上覆羽和飛羽外翈帶藍灰色,除雲南亞種外翅上中覆羽和大覆羽具白色端斑,在翅上形成明顯的白色橫斑。尾羽暗褐色,中央尾羽沾藍灰色,外側尾羽內翈褐色,隱約有黑褐色橫斑,外翈藍灰色或僅外翈羽緣藍灰色。尖端白色。下體頦、喉、胸、上腹和兩脅鮮橙棕色或鮮橙栗色,頦和喉稍淡,下腹、肛周和尾下覆羽白色。

雌鳥和雄鳥大致相似,但背、翅等上體不為藍灰色而為橄欖灰色或橄欖褐色,翅上大覆羽具白色先端,中覆羽具灰白色先端,下體橙棕色略較雄鳥淺淡。 虹膜褐色或棕褐色,嘴黑褐色或黑色,腳橙黃色或肉黃色。

大小量度 性別 體重 體長 嘴峰 翅 尾 跗蹠 雄性 51-60克 188-210毫米 17-21毫米 110-121毫米 72-79毫米 30-34毫米 雌性 56-59克 190-205毫米 18-19毫米 111-117毫米 68-77毫米 28-33毫米

繁殖方式

橙頭地鶇在中國的繁殖情況研究較少,La Touche(1925-1930)1916年7月14日在中國安徽發現一巢,系築在苔蘚植物中,巢內有4卵,巢的內徑為8.5厘米,深5.5厘米,卵為長卵圓形,米灰色,密被有粉紅色和淡紫色斑點,卵的大小為27.7毫米×21.2毫米,28毫米×21.6毫米和27.6毫米×21.2毫米。據Baker(1924)的資料,橙頭地鶇在印度的繁殖期5-7月,產卵期最早在5月和6月,大量在7月,最晚到8月末還有產卵的。通常營巢於海拔300-1500米的山地。巢呈杯狀。主要由細枝、枯草莖和草葉等構成,巢外面有大量的綠色苔蘚,內墊有細根。巢多置於灌木上或小樹上,距地高0.9-5米。雌雄鳥共同築巢。每窩產卵3-4枚,偶爾5枚。卵的顏色變化較大,從淡綠藍色、粉紅色到乳黃白色,被有紅褐色或紅紫色斑點。卵的大小為21.27.7毫米×17-21.3毫米。孵卵由雌雄鳥輪流承擔。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

棲息環境

橙頭地鶇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地帶的山地森林中,尤喜茂密的常綠闊葉林,也棲息於次生林、竹林、林緣疏林和農田地邊小塊叢林中。

生活習性

行為: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地棲性,多在地上活動和覓食,有時亦見在樹上活動。性膽怯,常躲藏在林下茂密的灌木叢中,不易看見。

叫聲:當地最善鳴的鳥,鳴聲甜美清晰。告警時發出高聲刺耳的哨音「teer-teer-teerrr」。 [1]

食性:主要以甲蟲、竹節蟲等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

遷徙:主要為留鳥,部分為夏候鳥。

分布範圍

存在(繁殖地):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中國(安徽、湖北、廣東、香港、廣西、雲南、貴州和海南島等地)、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泰國、越南。 存在(非繁殖地):新加坡。 存在(居住地):斯里蘭卡。

亞種分化

橙頭地鶇尼柯巴亞種(學名:Geokichla citrina albogularis Blyth,1847):分布於印度尼柯巴島。

橙頭地鶇安德曼亞種(學名:Geokichla citrina andamanensis Walden,1874):分布於印度安德曼群島。

橙頭地鶇加里曼丹亞種(學名:Geokichla citrina aurata Sharpe,1888):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北部。

橙頭地鶇海南亞種(學名:Geokichla citrina aurimacula Hartert,1910):分布於中國海南島和越南南部。

橙頭地鶇指名亞種(學名:Geokichla citrina citrina Latham,1790):主要分布於巴基斯坦到緬甸北部,越冬於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

橙頭地鶇安徽亞種(學名:Geokichla citrina courtoisi Hartert,1919):僅分布於中國安徽霍山和湖北宜都。

橙頭地鶇印度亞種(學名:Geokichla citrina cyanota Jardine & Selby,1828):分布於印度南部。

橙頭地鶇緬泰亞種(學名:Geokichla citrina gibsonhilli Deignan,1950):分布於緬甸南部和泰國南部。

橙頭地鶇雲南亞種(學名:Geokichla citrina innotata Blyth,1846):分布於中國、緬甸、老撾、泰國、越南、柬埔寨,越冬於馬來西亞。在中國分布於雲南西部潞西、盈江、永善、西南部勐養、勐臘等地。

橙頭地鶇兩廣亞種(學名:Geokichla citrina melli Stresemann,1923):僅分布於中國廣東、香港及沿海地區以及廣西和貴州望謨等地。

橙頭地鶇爪哇亞種(學名:Geokichla citrina rubecula Gould,1836):分布於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和巴厘島。

在中國分布的4個亞種的區別主要在於雲南亞種翅上無白斑,其餘亞種翅上有白斑;安徽亞種體型較大,翅長達125毫米;海南亞種體型較小,翅長不超過115毫米;兩廣亞種體型居中,翅長在115-121毫米之間。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9年 ver 3.1)——無危(LC)。

種群現狀:全球種群規模尚未量化,據估計,中國的數量數量約為100-10000對繁殖對和約50-1000隻遷徙個體(巴西,2009年)。

參考來源

  1. 橙頭地鶇介紹123寵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