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龍拐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了解龍拐竹
圖片來自植物通網

龍拐竹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稈之節間「之」字形腫脹,竿高2.5-4 (6)米,粗1.5-2厘米,竿基數節的節內均有刺瘤狀氣生根;末級小枝具1-3葉; 穎果卵狀橢圓形。該變種稈僅見於四川雅安,與原變種產地相同,但不混雜;因竿節間畸型,當地群眾用以製作水煙筒,精緻美觀,也是頗有觀賞價值的工藝品。

形態特徵

八月竹:(原變種)竿高2.5-4 (6)米,粗1.5-2厘米,竿基數節的節內均有刺瘤狀氣生根;節間圓筒形或近於四棱形,表面平滑,長18-22厘米竿壁較厚;竿環平或微突起,籜環較高,初期有易脫落的褐色絨毛竿每節分3枝,枝的節間在分枝之一側有溝槽和縱脊;竿下部數節有「之」字形曲折而腫脹的畸型節間。籜鞘短於節間,脫落性,厚紙質,背面光滑無毛,具紫黑色縱條紋,縱肋明顯,邊緣略具纖毛,籜舌平或略呈拱形隆起,高0.5-1毫米;籜片作錐狀三角形,長3-5毫米,基部與鞘頂連接處略具關節。

末級小枝具1-3葉;葉鞘革質,光滑,邊緣生纖毛,鞘口繸毛蒼白色,長3-5毫米;葉舌低矮,高僅1-1.5毫米;葉片長圓披針形,長18-20厘米,寬1.2-1.5厘米,次脈4-6對。花枝可反覆分枝,分枝頂端有葉或無葉,分枝常與假小穗混生於各節上,具葉小枝下部各節計有假小穗1-3枚;假小穗有0-4苞片,上部1或2片有芽或有次生假小穗;小穗含小花3或4朵;穎2或3,外稃卵圓披針形,先端漸尖,縱脈7-9條;內稃長卵圓形,幾與其外稃同長,先端鈍圓頭或微凹,背部具2脊;鱗被3,靠近外稃的2片較近內稃的另一片為大,膜質,上部邊緣着生細長白色纖毛;花葯黃色;子房卵圓形,花柱甚短,近基部即分裂為2枚羽毛狀柱頭。

穎果卵狀橢圓形,長15毫米,粗6毫米,果皮厚約0.8-1毫米,呈堅果狀,但果皮與種皮難於分離,僅與胚乳部分相游離。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竿下部數節有「之」字形曲折而腫脹的畸型節間。

栽培技術

為保證盆栽竹成活、健壯生長及翠綠雅致,必須加強養護管理,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幾方面:

1.水分管理

竹子喜濕怕積水。裝盆後第一次水要澆透,以後保持盆土濕潤,不可澆水過多,否則易爛鞭爛根。從裝盆至成活階段還要經常向葉片噴水。如果盆土缺水,竹葉會捲曲,此時,應及時澆水,則竹葉又會展開。夏天平均1至2天澆水一次,冬天少澆水,但要保證盆土濕潤,以防「干凍」。

2.肥料管理

盆栽竹肥料主要以裝盆時拌入盆土中的有機肥為主,竹子成活後適當追肥,「薄肥勤施」,在春夏水施0.5%尿素或1.0%的複合肥。

3.病蟲防治

盆栽竹蟲害主要有蚜蟲、介殼蟲等,可用80%敵敵畏乳劑或40%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灑;病害主要有煤污病、叢枝病等,要加強管理,及時修剪病株。

4.其他管理

高溫季節,應把盆栽竹移至陰涼處,避免烈日暴曬。大棚要覆蓋遮陰網,並向葉片噴水,保持葉色翠綠。冬季須將盆栽竹移至背風向陽處或室內,大棚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溫。

分布範圍

僅見於四川雅安,與原變種產地相同,但不混雜。模式標本采自雅安紫石鄉。[1]

主要價值

因竿節間畸型,當地群眾用以製作水煙筒,精緻美觀,也是頗有觀賞價值的工藝品 。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