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二月二,穿龍尾(趙慶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二月二,穿龍尾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二月二,穿龍尾》中國當代作家趙慶麗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二月二,穿龍尾

母親年輕時頗文藝。喜讀小說,看電影。

孩子多了,日子忙了,白天沒時間,印象里,母親只在晚上走電時才給自己片刻清閒。

天黑了,不能做事,睡覺還早,母親便躺在炕上小憩一會兒,我們便歡喜這難得的圍着母親的時光。

點一盞小燈,或索性借着窗外的雪光月色,母親躺在炕上為我們唱歌吹口琴,有時講故事,《青春之歌》、《野火春風斗古城》、《卓婭和舒拉》、《吉鴻昌》……,後來還講張志新的故事,困了,累了,故事走進母親的夢囈。聽着故事接不上,變成母親的夢話了,我們便焦急着把母親搖醒,問着下面的情節,母親便又笑着堅持講了下去。

在剛剛開發的大興安嶺的文化貧瘠里,母親給我們不一樣的影響。

母親重文化、輕民俗,崇尚簡潔大方的美。和林場的其他家的媽媽們不同,母親從不描花繡雲,鈎織綴飾,也不喜疊花弄朵,巧妝堆紅。雖生三個女兒,自己和孩子身上卻色調線條簡單,從無多飾。

母親也不讓我們學習女工。我曾試圖跟別人學織毛衣,鈎桌布,繡花,都遭呵止,母親怕我學成小女子模樣。

林場父母輩來自全國各地,操各種口音,沿襲各種習俗,所以節慶吉日各有各的過法。貧窮日子裡興致勃勃盼到一個節日,各襲傳統,反而比那些文化深厚的地方更有年節味兒。

端午起早,門上插艾或開花兒帶露的樹枝,掛彩紙葫蘆;春節做冰燈,掛紅燈,捏臘花;正月十五做花燈,孩子們挑着小燈籠出門,比着看誰的花哨好看;平常日子裡女孩子愛縫製個不一樣的口袋椅墊兒,湊到一起嘰嘰咕咕品評賞鑒……母親不屑於做,我們也只好艷羨着別人家孩子穿着繡花描雲的漂亮衣服,看着人家年節的熱烈鮮艷,索然自己沒有那樣的巧手。

只有一樣,我們自己參與做了的,就是二月二穿龍尾。

大興安嶺的二月二天依然寒冷,草木依然枯黃,卻在皚皚白雪下喜滋滋蘊藏着春機,屋上偶爾融化的雪水吊在屋檐下又凍成冰瘤子,無論怎樣,艷陽的日子多起來了,連柈子上和遠山的雪都鋥亮耀眼

父母們年輕無憂,孩子們喜吃好玩,正月里節慶氣氛便延續不息,二月二好像是對節慶的一個總結,大家都很記掛。

綜合了各地習俗,林場二月二凝固了剃頭、吃豆和穿龍尾的習俗。家家炒黃豆,叫做炒蠍子爪兒,有甜的、鹹的、酥脆的、原味兒的,母親不會下功夫在這些小事裡,當然炒些原味的就不錯了,她更多從營養的角度考慮,儘管做法單一,卻炒很多,不僅我們吃,鄰家的孩子也吃,過了二月二很久還能有蠍子爪兒吃,夥伴兒們歡喜着分了吃。

口袋裡裝着豆子,嘴裡吃着豆子,滿屋飄着豆香,我和弟妹們也圍坐着穿龍尾,穿龍尾實在是沒有任何技術難度的。

把結實中空的乾草棍剪成半寸長,把家裡各種花布條子、布角子拿出,揀那顏色新鮮的,剪成五角硬幣大小的圓片兒,岔開顏色穿起來。一片布一節草棍,散發着令人愉悅的花布香和草棍香。

用針穿一根長線,一塊園布片一節空心草棍,帶着喜悅和弟弟妹妹的期盼,很快就穿得長長的幾根了,龍尾穿成了,還差尾巴。再把花布剪成公雞尾巴的樣子,一條條縫在一起,再縫在龍尾下面。

龍尾做成了,縫在孩子衣服一側的肩上,每個孩子可戴1至3條龍尾,長及手腕,講究人家的男孩子肩上還會縫一條龍,女孩子縫上一隻鳳凰,看着漂亮極了!我們可沒有,這些不在母親的眼睛裡,更不在她的手工里。我們能自己縫兩條龍尾戴戴已覺風光極了!

我們和鄰居的孩子們在冰雪未融春風里奔跑時,心情和飄飛的斑斕鮮艷的龍尾一樣燦爛!

龍尾捨不得摘掉,過了二月二還想戴着,然而穿成龍尾骨節的草棒已經劈開,相隔的圓布片已三三兩兩疊在一起了,或是穿龍尾的線不小心斷掉了,甚至可能被淘氣的男孩子拽掉了……悻悻地摘掉龍尾,這個節日,便在戀戀不捨中結束了。

幾十年過去了,很少再見這樣的風俗,也不知其寓意。但龍的傳人有關龍的風俗總歸是吉祥,寄寓了美好希望的。

母親年歲已老,依然喜歡文化的美,喜歡讀書鍛煉,崇尚簡潔,然而在節慶反比年輕時多了許多操持,喜歡熱鬧了。

我能夠理解母親當年的直覺了:民俗的美,是在生活中不必刻意追求便能感知的;文化的美,是必須學習培養方能逐步理解的。

感激母親在生命之初給我不一樣的審美態度,這樣的態度,讓我對美的認知有更高遠的境界和更豐富細膩的理解,讓我能感知到生活中更多的幸福。

又逢二月二,謹此以作懷想。

[1]

作者簡介

趙慶麗,出生於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