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二程集》,中國宋明理學中洛學學派代表二程的著作集。程顥、程頤兄弟二人著。近代學者王孝魚以清塗宗瀛校《二程全書》為底本,參考其他明清諸本,作了標點、校勘。1981年由中華書局出版。該書所據《二程全書》,有明萬曆刻本、清康熙年間呂留良校勘的刊刻本、1920年上海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等。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6部分:《河南程氏遺書》25卷、《二程外書》12卷、《明道先生文集》5卷、《伊川先生文集》8卷、《伊川易傳》4卷、《經說》8卷、《粹言》2卷,計87萬餘字。發揮了周敦頤「無極而太極」的本體論思想,反對張載的氣一元論,首次將「理」或「天理」作為宇宙本體和哲學最高範疇,認為理是創造世界萬物的根源和真實存在的唯一本體,它能派生氣、萬物和萬物諸理,奠定了以「理」為中心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但兄弟二人對理的理解又稍有不同:程顥多以心解理,通過直覺冥會,達到物我合一,開了以後陸王(陸九淵和王陽明)心學一派;程頤多將理與氣相對予以論述,認為理是永恆長存的,將事物規律絕對化、抽象化,使之成為獨立的實體,開了以後朱(朱熹)學一派;在認識論上,通過對《大學》「格物致知」的解釋,認為「格物」就是「窮理」,窮理主要不是通過探索客觀事物,而是通過自我道德修養來實現,認為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一物之理,即萬物之理,主張理與心一、理與己一,先驗之理與主觀之心合二而一;在知行關係上主張知先行後,「以識為本,行次焉」,顛倒了知行關係;在倫理觀上,將人性劃分為天命之性和氣質之性,把封建道德視為天理所定,認為陰陽尊卑之義,男女長幼之序是天下不易之理,封建倫理綱常是永恆不變的。書中還蘊含着某些辯證法因素,認為天地萬物「無獨必有對」,其內部的對立是普遍存在的,有陰便有陽,有陽便有陰,有一便有二等,但被唯心主義體系所窒息。本書是洛學和程朱理學的一部重要著作,對宋明哲學產生了重要影響。
作者簡介
二程是北宋河南洛陽人。兄程顥(1032—1085),字伯淳,後人稱明道先生。嘉祐年間進士,曾任鄠縣、上元縣主薄、監察御史里行等。一生泛覽諸家學說,曾在洛陽與邵雍、張載往來論學,死後賜諡純公,後又封河南伯。主要著作有《識仁篇》、《答橫渠先生書》等。弟程頤(1033—1107),字正叔,後人稱伊川先生。少時從學於周敦頤,一生曾任崇殿閣說書、京西國子監守等,晚年隱居龍門,南宋時追諡正公。主要著作有《周易傳》、《遺書》、《文集》、《經說》等。他們的著作被後人編為《二程全書》。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1]。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二程集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100部科普經典名著,豆瓣,2018-04-26
- ↑ 工具書及其分類,豆丁網,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