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爺剃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二老爺剃鬚》,粵劇《二老爺剃鬚》傳統劇。原編者不詳。
粵劇源自南戲,是以明清時期流入廣東的海鹽腔、弋陽腔、崑山腔、梆子腔等諸腔為基礎,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所形成。清代咸豐、道光年間,廣東本地班在演出中以「梆簧」(西皮、二簧)作為基本曲調,兼收高腔、崑腔及廣東民間樂曲和時調,用「戲棚官話」為基本語言,間雜以粵方言,逐漸形成粵劇。1912年前後,粵劇演出基本上已改用廣州方言,表演體系日趨完善,開始在梆簧中穿插民歌小調,並改假聲演唱為「平喉」演唱 。
劇目介紹
何老二家貧,其妻得病,命兒子何仔到舅父家借錢。何仔途中被拐賣到李自成家為仆。何老二不見兒子返家,到涼亭等候,拾得二百元,何老二雖貧而不貪,將拾金原數歸還失主李自成。自成感其誠實與之結為兄弟,並將婢女玫瑰許其為妾。何仔到自成家後,與婢女玫瑰相愛,私訂婚盟。適何老二到來催婚,何仔乃以另一婢女牡丹代之。何老二洞房之夜將鬍子剃淨,以取悅新人,怎料其妾並非玫瑰,而是一麻面女,追問牡丹,才知玫瑰已做自家媳婦,於是將錯就錯,納牡丹為妾。
粵劇《二老爺剃鬚》80世紀二三十年代由相豐年班演出,蛇仔被、蛇仔禮主演。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戲劇的一個獨特稱謂。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1]」、「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戲曲最顯著、最獨特的藝術特點就是「曲」,「曲」主要由音樂和唱腔兩部分構成,辨別一個地方戲劇種主要依靠聲腔、音樂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語言,如:四川的川劇、浙江的越劇、廣東的粵劇、河南的豫劇、陝西的秦腔、山東的呂劇[2]、福建的閩劇、湖北的漢劇、河北的評劇、江蘇的崑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