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於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於漪,女,江蘇鎮江人。1929年2月7日生,畢業於鎮江中學,1951年7月畢業於復旦大學教育系。1978年被評為語文特級教師。已是耄耋之年。於漪是一位與時俱進的教育家,一直紮根在基礎教育的最前沿,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候補執行委員,上海市第七、八、九屆人大常委會委員,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語言學會理事,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等職。代表作品有《於漪語文教育論集》、《於漪文集》等。

教學風格

思想性

黨的教育方針和「三個面向」是教學改革的依據,於漪牢牢地把握着這一依據。她的全部教學改革活動,貫穿着一條鮮明的紅線,那就是「教文育人」。於漪所上的語文課,充分地體現着「文道統一」的精神,在聽說讀寫訓練中,結合着思想教育,恰似春風化雨,滲入學生的心靈深處,真可謂教養與教育的和諧統一。於漪語文教學的思想性是很強、很突出的。

重學性

重教輕學,是傳統教學的積弊。於漪主張,教師應把從教出發的立足點轉換到從學出發的立足點上來,重視對學法的研究,使教學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為此,教師必須「目中有人」,要研究當代學生的新情況、新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教學。

情趣性

於漪主張,講課要有情趣。教學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學生產生一種孜孜不倦、鍥而不捨的學習願望,才能產生實效,而效果又會促使興趣的鞏固和發展。為此,教學就須在「得」字上下功夫,學生學有所得,才能對語文學習產生情感和趣味。

智能性

於漪站在培養開拓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的高度,十分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與能力培養。只要全面地閱讀於漪的教學論文,不難發現於漪全部語文教學活動中,貫穿着一條重要線索,那就是:運用啟發式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盡力開發他們的智力。如何開發學生的智力,於漪曾寫過不少專論,諸如「談語言和思維的訓練」「談觀察訓練」「談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培養」「談把握記憶的支撐點」等等。這些論述啟示我們:語文教學要通過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主動、活潑的學習中,逐漸成長為聰明有為的人才。

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於漪主張讀寫聽說全面訓練。她深感「重讀寫輕聽說」教學的滯後性,從適應信息化社會的需要角度考慮,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是十分重視聽力與說話訓練的。

縱觀於漪的讀、寫、聽、說實踐,可以從中尋找出另一條重要線索,那就是:在教師主導下,讓學生在主動、自覺的學習活動中,逐步地培養起自學能力。

文學性

人的生活離不開文學。文學修養是一個合格的公民應該具有的文化素質。於漪的語文教學,帶有濃厚的文學色彩。這隻要聽聽她的學生在發言時能熟練地運用古詩詞,能恰到好處地使用成語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在課堂上一首又一首地背誦古代詩詞,也就可以知道於漪平時是怎樣成功地向學生進行文學教育了。聽於漪講課,讀於漪文章,文學味濃是一個突出的感受。平時她的教學語言也充滿了優美的文學詞語,感染力很強,這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把學生帶入文學的情趣之中,可以提高語文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語文教學的效率也就必然隨之提高。

整體性

於漪認為,語文教學是個系統工程。它首先應具有科學的序列,然後才能有序有效地傳授知識、進行訓練。教師對每個學期教學工作的安排,既要全局在胸,又要明確每堂課、每個單元、每個階段的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

在實際教學中,她引導學生遵循文道統一的規律,從整體上去理解、把握課文,使學生不僅理解、把握課文寫什麼、怎樣寫,而且理會為什麼這樣寫。學生從課堂教學中不僅學到知識、技能,而且受到思想教育。

於漪精通於教學藝術,對於一堂課怎麼開頭,選擇什麼作突破口以帶起全局,怎樣展開教學進程,怎樣收尾,都有獨創的整體設計。聽她的課,所感受到的是:教學環環緊扣,節奏鮮明,抑揚頓挫,起承轉合,有張有弛,波瀾起伏,引人入勝。而且由於她的整個教學能「和學生的心弦對準音調」,所以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3教學特點編輯 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和研究工作,把做人、育人作為教師工作的制高點,堅持以人為本,教書育人,從學生實際出發,把思想教育滲透於語文教學中,把語文教學和情操薰陶、知識傳授、智力開發融為一體,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她用愛祖國、愛學生的激情時時燃燒着自己,也不斷感染着周圍的人,被譽為師德標兵。

幾十年來,於漪老師始終投身教育第一線,嘔心瀝血,堅持不懈地進行教育改革、探究和思索,使她的教育思想具有鮮明的先進性和強大的生命力。她的教育思想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時代性、前瞻性和創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