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雲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臨滄市的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跨滄源佤族自治縣和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距離中緬邊界最近僅2.4千米。自然保護區的森林覆蓋率達94.3%,被譽為「北回歸線最後一塊綠洲」,自建立以來從未出現過大的森林火災。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白掌長臂猿在中國的唯一分布地[1],主要保護對象為亞洲象和熱帶季雨林景觀。保護區的自然環境和植被近似西雙版納,動物分布種類與之大體相同;又因與緬甸為鄰,動物常出入國境有利於促進物種交流,因此也具有東南亞動物區系的特徵。
區域範圍
南滾河自然保護區1980年建立時只有62.82平方公里,擴建後新增加面積438.05平方公里,包括南郎片區8.66平方公里,芒庫河片區73.13平方公里,原瀾滄江省級自然保護區大青山——窩坎大山子片區356.26平方公里。實驗區面積48.49平方公里,緩衝區面積7.67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為452.71平方公里。
保護對象
雲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孟加拉虎、亞洲象、豚鹿、白掌長臂猿、黑冠長臂猿等珍稀野生動物及其棲息的多種森林環境。
植物資源
①截止到2012年,保護區高等植物有97科400多種。頂極植被為熱帶季雨林、雨林,還有季風常綠闊葉林。主要組成和珍稀樹種有紅椎、木蓮、楠木、楨楠、潤楠、紅椿、麻楝、滇石梓、多果欖仁、琴葉風吹楠、八寶樹、番龍眼、燈台樹、鐵力木、見血封喉以及雲南松、箭竹、木棉等。
②國家保護植物三級有楠木、多果欖仁、紅椿、琴葉風吹楠、見血封喉[2]。
動物資源
①截止到2012年,保護區鳥、獸有55科120多種,其中獸類有22科40多,鳥類有33科80多種。
保護區經濟動物豐富,有野豬、赤麂、鼬類、鸚鵡、畫眉、太陽鳥等。
②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亞洲象、白掌長臂猿、灰葉猴、蜂猴、孟加拉虎、野牛、金錢豹、雲豹、綠孔雀;二級有獼猴、鬣羚、穿山甲、水鹿、岩羊、金貓、大靈貓、小靈貓、白鷳、原雞等。
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虎是世界性瀕危動物,中國幅員廣闊,是多種老虎的分布地,但至今都已瀕臨絕滅。南滾河保護區是孟加拉虎分布區,60年代虎的分布較多,常危及家畜。由於棲息環境質量下降,虎的數量急劇減少,估計現保護區內僅存3—4隻,虎的蹤跡幾乎遍及現保護區及周邊各處並遊走到滄源窩坎大山。在擴建部分的北段也有虎活動,估計有2—3隻。
亞洲象: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除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外,南滾河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有亞洲象分布的另一個保護區。50年代,此地尚有50頭象,分布在南滾河及上游芒庫河河岸(擴建部分),後因人為干擾,象的數量急劇減少,有的順南滾河走向境外再未返回。自從保護區建立以來,熱帶植被恢復較快,環境的改善使象群又重回保護區,至今有6群約18頭象在活動,象的數量呈上升趨勢。
豚鹿: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豚鹿的雲南「僅發現於臨滄地區耿馬縣四方井一帶」(彭鴻授,1962)。在最近的考察中,雖然未見到實體,但已收集到皮張和鹿角,證明仍有少數豚鹿的存在,亟待有效的保護。
白掌長臂猿: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喜棲於季風常綠闊葉林及中山濕性綠闊葉林中,分布地區極狹窄,僅在雲南西南部低緯度山地可見,均已處於瀕臨絕跡狀態。經長期觀察,本保護區尚黑冠長臂猿: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臂猿通常見於瀾滄江以西,但黑長臂猿滇西亞種是黑長臂猿唯一分布在瀾滄江以西的亞種。黑長臂猿滇西亞種是黑長臂猿中種群數量最少、分布最狹窄的一個亞種,南滾河自然保護區是該亞種的主要分布區,分布在窩坎大山和大青山的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中最多,約有12—16群,44—67隻左右。
視頻
雲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空缺調查告訴我們:中國野外還有白掌長臂猿嗎?,搜狐,2019-07-04
- ↑ 見血封喉,中國數字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