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雲南紅豆蔻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雲南紅豆蔻果
圖片來自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雲南紅豆蔻果,中藥名。為姜科植物節鞭山姜AlpiniaconchigeraGriff.的果實。分布於雲南西雙版納、滄源等地。具有溫中散寒,理氣健胃之功效。用於脘腹冷痛,食滯不化。[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雲南紅豆蔻果
漢語拼音:Yún Nán Hónɡ Dòu Kòu Guǒ
性味:味辛,性溫
功能:溫中散寒,理氣健胃
主治:用於脘腹冷痛,食滯不化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雲南紅豆蔻果

拼音名:Yún Nán Hónɡ Dòu Kòu Guǒ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pinia conchigera Griff

來源

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節鞭山姜的果實。

採收和儲藏

秋季果實熟時採收,曬乾。

原形態

節鞭山姜,多年生叢生草本,高1.2-2m。葉柄長5.10mm;葉舌全緣,長約5mm,被絨毛或無毛;葉片披針形,長20-30cm,寬7-10cm,先端爭尖,基部鈍,除邊緣及葉背中脈上被短毛柔毛外,余均無毛。圓錐花序長20-30cm,通常僅有1-2個分枝,第2級分枝多具短,長約1。5cm,上有4-5枚小苞片;小苞片漏斗狀,長3-4mm;花呈蠍尾狀聚傘花序排列,小花梗長3-5mm;萼杯狀,長3-4mm,淡綠色,3裂;花冠白色或淡青綠色,外被毛,花冠管與萼等長,裂片長5-7mm;唇瓣倒卵形,長5mm,內凹,淡黃或粉紅而具紅條紋,基部具紫色痂狀體遮住花冠管的喉部;側生退化雄蕊正方形,長1.5mm,紅色,花絲細長,長mm,淡黃至淡紅,花葯長2mm;子房無毛,梨形,亮綠色。果鮮時球形,干時長圓形,守0.8-1cm,棗紅色,內有種子3-5顆,芳香。花期5-7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620-1100m的山坡密林下或疏陰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雲南西雙版納、滄源等地。

性味

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

溫中散寒;理氣健胃。主脘腹冷痛;食滯不化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2]

摘錄

中華本草

相關配伍

治風寒痹證:鴨嘴花25g,苦藤25g,節鞭山姜25g。(《傳統療法大成》)

藥材性狀

果實為球形,橙紅色。干時長圓形,棗紅色,頂端黑棕色殘存花被,基部有細小果柄。果實長約1.2cm,直徑1.0cm,花被長0.5cm,直徑0.2cm。果皮光滑而薄,易破碎,內有3室,每室種子2粒。種子表面為黑棕色,略有光澤。外被黃白色假種皮,長0.4-0.5cm,種子呈四面體,背面稍隆起,中央凹陷為臍,腹面呈菱形,中央有一環形凹陷。[3]

參考資料

  1. 雲南紅豆蔻果 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雲南紅豆蔻果中藥大全
  3. 雲南紅豆蔻果 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