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黃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雲南黃連 |
中文名:雲南黃連 學 名:Coptis teeta Wall.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毛茛目 科:毛茛科 亞 科:唐松草亞科 族:黃連族 屬:黃連屬 種:雲南黃連 命名者及年代:Wall.,1855 |
雲南黃連(學名:Coptis teeta Wall.)是毛茛科、黃連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黃色,節間密,葉有長柄;葉片卵狀三角形,三全裂,中央全裂片卵狀菱形,深裂片斜長橢圓狀卵形,頂端急尖,彼此的距離稀疏,兩面的葉脈隆起,除表面沿脈被短柔毛外,其餘均無毛;苞片橢圓形,三深裂或羽狀深裂;萼片黃綠色,橢圓形,花瓣匙形,頂端圓或鈍,中部以下變狹成為細長的爪,花柱外彎。 在中國分布於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南部。在緬甸等地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1500-2300米間的高山寒濕的林蔭下,野生或有時栽培。 味極苦,性寒。有瀉火解毒,清熱燥濕,殺蟲的功能。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1]
雲南黃連形態特徵
雲南黃連 多年生草本。 根狀莖黃色,節間密,生多數鬚根。葉有長柄;葉片卵狀三角形,長6-12厘米,寬5-9厘米,三全裂,中央全裂片卵狀菱形,寬3-6厘米,基部有長達1.4厘米的細柄,頂端長漸尖,3-6對羽狀深裂,深裂片斜長橢圓狀卵形,頂端急尖,彼此的距離稀疏,相距最寬可達1.5厘米,邊緣具帶細刺尖的銳鋸齒,側全裂片無柄或具長1-6毫米的細柄,斜卵形,比中央全裂片短,長3.3-7厘米,二深裂至距基部約4毫米處,兩面的葉脈隆起,除表面沿脈被短柔毛外,其餘均無毛;葉柄長8-19厘米,無毛。
花葶1-2條,在果期時高15-25厘米;多歧聚傘花序具3-4(-5)朵花;苞片橢圓形,三深裂或羽狀深裂;萼片黃綠色,橢圓形,長7.5-8毫米,寬2.5-3毫米;花瓣匙形,長5.4-5.9毫米,寬0.8-1毫米,頂端圓或鈍,中部以下變狹成為細長的爪,中央有蜜槽;花葯長約0.8毫米,花絲長2-2.5毫米;心皮11-14,花柱外彎。蓇葖長7-9毫米,寬3-4毫米。
雲南黃連產地生境
在中國分布於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南部。緬甸等地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1500-2300米間的高山寒濕的林蔭下,野生或有時栽培。
雲南黃連繁殖方法
雲南黃連對土壤要求較嚴,以上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壤土和砂壤土為好。土壤pH5.5-7為宜。忌連作。早晚有斜射光照的半陰半陽的緩坡地最為適宜,但坡度不宜超過30℃。傳統多用搭棚栽連。現多利用林間栽連。林間栽連時,宜選用鬱閉度較好的矮生常綠或落葉闊葉混交林、常綠針闊葉混交林為好,不宜選用高大喬木。整地前進行熏土,方法是:選晴天將土表7-10厘米 的腐殖土翻起,揀淨樹根、石塊,待腐殖土曬乾後,收集枯枝落葉和雜草進行熏土。此法有利於提高土壤肥力,減少病蟲害和雜草。熏土後,耕翻15厘米,揀淨樹根等雜物,耙勻整平,作成寬1.5米、高30厘米的畦,畦溝寬50厘米。畦面略成弓形。
5月上旬果實由綠變黃,種子變黃綠色,應及時採收,否則種子脫落地里。選晴天採下果枝,放室內陰乾1-2天後即可脫粒(因日曬後難以脫粒),一般可採種子75-150千克/公頃。種子千粒重10克左右。
種子脫粒後用冷水選種,去掉果皮渣滓。在冷涼的陰山坡挖地後做高畦,畦寬100厘米,將畦中心的土挖去,四周留壁15厘米厚,池底鋪沙,將濕種子倒入畦溝內,3厘米厚一層,蓋純沙3厘米厚,在池上搭棚,封嚴四壁,防止鳥雀掏食種子,常檢查,直到11月份播種。
於10至11月份用經貯藏的種子與20-30倍的細腐殖土拌勻,均勻撒於做好的畦面,播後蓋0.5-1厘米厚的干細腐熟豬牛糞(廄肥)或細土,上面再蓋一層草或其他覆蓋物保濕。用種量37.5-45千克/公頃,可育出苗675萬株左右。播種後搭棚遮蔭,一般第二年2月出苗,應勤除雜草,當苗長出2片真葉時(3-4月)進行間苗,將過密的弱苗拔除,株距保持1厘米左右,幼苗3片真葉時可追肥,可施硫酸銨75千克/公頃。6月可撒施腐熟的餅肥,施400千克/公頃左右。苗高4-5厘米時培土1次。
雲南黃連栽培技術
幼苗在播後第三年移栽。可在2-3月、6月或9-10月等3個時期進行,尤以6月移栽最好。但低海拔地區最好在2-3月或9-10月移栽。移栽宜在陰天或雨後晴天進行,取生長健壯、具4片以上真葉幼苗,連根挖起,剪去部分鬚根,留2-3厘米長,按株行距各10厘米,正方形栽植,深度視移栽季節和苗大小而定,春栽或苗小可栽淺些,秋栽或大苗可稍深些,一般為3-5厘米,地面留3-4片大葉即可。通常上午挖苗,下午栽種,如起挖的苗,當天未栽完,應攤放陰濕處,第二天栽前如移栽時,用每1升水兌0.05-0.1毫升的生根粉浸根10分鐘,可明顯提高雲南黃連苗移栽成活率,促進其生長發育。
苗期管理:播種後,翌春3-4月出苗,出苗前應及時除去覆蓋物。當苗具有1-2片真葉時,按株距1厘米 左右間苗,6-7月可在畦面撤一層約1厘米 厚的細腐殖土,以穩苗根。蔭棚應在出苗前搭好,l畦1棚,棚高50-70厘米,鬱閉度控制在80%左右,如採用林間育苗,必須於播種前調整好鬱閉度。
中耕除草:育苗地雜草較多,每年至少除草3-5次,移栽後每年2-3次,如土壤板結,宜淺松表土。 追肥培土:育苗地在間苗後,每畝施稀糞水2000千克,8-9月再撒施干牛糞200千克,翌春化雪後,再施人以上肥種,但量可適當增加,移栽後2-3月,施回次稀糞水,9-10月和以後每年3-4月和9-10月,各施肥1次。春肥以速效肥為主,秋肥以農家肥為 主,每次每畝施2000千克 左右,施肥量可逐年增加。施肥後應及時用細腐殖土培土。
調節鬱閉度:不管是蔭棚還是林間,都應注意調節適宜光照條件,以利雲南黃連正常發育。一般移栽當年鬱閉度為70-80%為宜,以後每年減少10%左右,至收穫的那年,可於6月拆去全部棚蓋物和間作樹枝葉,以增加光照,抑制地上部生長,增加根莖產量。
雲南黃連病蟲防治
白粉病:5月下旬始發,7-8月為害嚴重,主要為害葉部。防治方法:適當增加光照,並注意排水;發病初期,將病葉集中燒毀;用慶豐黴素80國際單位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噴施。
炭疽病:5月初始發,為害葉片,嚴重時致使全株枯死。防治方法:冬季注意清潔田園;用1:100-150倍波爾多液,或代森錳鋅800-1000倍液噴霧。
白絹病:6月始發,7-8月為害嚴重,為害全株。防治方法:拔除並燒毀病株,用石灰粉處理病穴,或用多菌靈800倍液淋灌。
蛤蝓:3-11月都有發生,咬食嫩葉,雨天為害嚴重。防治方法:用蔬菜毒餌誘殺;清晨撒石灰粉。
雲南黃連主要價值
性味:味極苦,性寒。
功能:有瀉火解毒,清熱燥濕,殺蟲的功能。
主治:用於煩熱神昏,心煩失眠,濕熱痞滿,嘔吐,瀉痢,腹痛瀉痢,黃疸,目赤腫毒,心火亢盛,口舌生瘡,吐血,衄衄,濕疹,急性結膜炎,燙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