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雲峰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雲峰寺位於山西省介休市綿山風景名勝區,原名抱腹寺,因建於抱腹岩而得名。據寺下《大唐汾州抱腹寺碑》載,該寺由高僧邊迪公測量籌劃,魏明帝詔建,距今已有1700餘年,殿宇依山勢而築,寺內有空王殿(又名石佛殿) 、大唐開元碑、鐵索嶺、傅山長聯、光緒皇帝所賜「慈雲法雨」御匾等歷史文化遺蹟。

中文名 雲峰寺

別 名 抱腹寺

建造時間 三國曹魏時期

主 殿 空王古佛殿

寺廟簡介

雲峰寺以空王古佛殿為中心,左有藥師、彌勒、觀音菩薩殿,右有彌陀佛殿,介化祠。空王殿後60級台階上有石佛殿3間,所有斗拱、梁枋、窗樓均為石雕,是寺內最古老的建築。殿內所塑空王活佛像,據明王德十三碑記所述「包塑真容」的記載,為包骨真身。空王佛田志超為漢人成佛第一人,也是綿山現存15尊真身舍利佛中歷史最為久遠的一尊。雲峰寺上的鐵索嶺在抗日戰爭期間曾是連接革命聖地延安和全國各大根據地的一條秘密通道,現為山西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民俗活動

在雲峰寺有一項延續千年的還願掛鈴民俗活動,每逢廟會和吉日,許過願的善男信女們便請長於凌空作業的人來掛鈴還願。掛鈴人從百米高空岩頂用繩子吊在半空,然後利用前後晃動的力量將人悠進洞內,用鐵鈎鈎住頂壁打楔系鈴,場面驚險刺激。相傳唐貞觀十二年(368年),陝西大旱,唐太宗李世民向高僧田志超求雨,果然瓢潑大雨傾盆而至,旱象解除。唐太宗為感高僧解民倒懸之恩,特意命能工巧匠打造了一口銅鈴。又於農曆三月十七日(志超成道日),在文武大臣扈從下趕往綿山抱腹岩下,請當地百姓幫忙將銅鈴懸於岩的頂壁。從此,抱腹岩掛鈴還願的習俗世代相傳,成為綿山一絕。

歷史記載

清代文人王清「寺古雲常在,岩空勢欲傾」,「鳥拂重鈴渡,僧緣石隙行」的詩句描寫的就是雲峰寺的獨特景觀[1]

視頻

航拍 打卡雲峰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