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雲雀北京亞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雲雀北京亞種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學名:雲雀北京亞種

拉丁學名:Alauda

arvensis pekinensis

別 稱:北京雲雀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科:百靈科

雲雀北京亞種,拉丁學名Alauda arvensis pekinensis,別稱  北京雲雀,是小型鳴禽,體長大約15—20厘米。體型及羽色略似麻雀,雄性和雌性的相貌相似。背部花褐色和淺黃色,胸腹部白色至深棕色。外尾羽白色,尾巴棕色。後腦勺具羽冠,適應於地棲生活,腿、腳強健有力,後趾具1長而直的爪;跗跖後緣具盾狀鱗;喙短而近錐形,適於啄食種子;翅尖而長,內側飛羽(三級飛羽)較長;尾羽中等長度,具淺叉,外側尾羽常具白色。以植物種子、昆蟲等為食,常集群活動;繁殖期雄鳥鳴囀洪亮動聽,是鳴禽中少數能在飛行中歌唱的鳥類之一。求偶炫耀飛行複雜,能「懸停」於空中;在地面以草莖、根編碗狀巢,每窩產卵3~5枚,孵化期10~12天。生活在草原、荒漠、半荒漠等地。 [1]

雲雀北京亞種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雲雀北京亞種 【中文別名】北京雲雀 【拉丁學名】Alauda arvensis pekinensis

【命名者及時間】Swinhoe, 1863 【科屬分類】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百靈科、雲雀屬、歐亞雲雀

生態特徵

是小型鳴禽,體長大約15—20厘米。體型及羽色略似麻雀,雄性和雌性的相貌相似。背部花褐色和淺黃色,胸腹部白色至深棕色。

外尾羽白色,尾巴棕色。後腦勺具羽冠,適應於地棲生活,腿、腳強健有力,後趾具1長而直的爪;跗跖後緣具盾狀鱗;

喙短而近錐形,適於啄食種子;翅尖而長,內側飛羽(三級飛羽)較長;尾羽中等長度,具淺叉,外側尾羽常具白色。

以植物種子、昆蟲等為食,常集群活動;繁殖期雄鳥鳴囀洪亮動聽,是鳴禽中少數能在飛行中歌唱的鳥類之一。

求偶炫耀飛行複雜,能「懸停」於空中;在地面以草莖、根編碗狀巢,每窩產卵3~5枚,孵化期10~12天。生活在草原、荒漠、半荒漠等地。

雲雀北京亞種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伯利亞東北部(從印迪吉爾卡河上游),從勒拿河中游,雅納河,印迪吉爾河中游,科利馬河下游到澤亞河上游,鄂霍茨克海沿岸,勘察加半島,千島,烏蘇里,薩哈林島,日東至堪察加半島。

中國東北(滿洲里,根河,齊齊哈爾,營口,綏中),河北。

雲雀北京亞種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參考來源

  1. 雲雀北京亞種,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