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雲鶴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雲鶴鎮位於鶴慶縣壩子中央,是鶴慶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信息的中心。地勢呈西高東低之勢,東鄰草海鎮的太平村,南接金墩鄉和邑村、草海鎮的田屯村,西靠草海鎮的安樂和新峰村,北連草海鎮的新民和羅偉邑村。[1]

中文名稱: 雲鶴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雲南省大理州鶴慶縣

下轄地區: 3個村民委員會

電話區號: 0872

郵政區碼: 671599

地理位置: 鶴慶縣北部

面 積: 8.3平方千米

人 口: 24426人(2017)

機 場: 麗江機場,大理機場

火車站: 鶴慶站

車牌代碼: 雲L

海 拔: 2197米

沿革

宋代以前,本縣無城池。宋大理國時期,在今官廂一帶築有十城,是最早的縣城,元末傾圮。明嘉靖中期,在土城南筑新城,歷經明、清、民國至今,均以此為縣城,未有變更。清康熙年間,縣城劃分為南廂、北廂2圖,下轄10鋪中的龍街鋪、安南鋪、來和鋪、州前鋪、州後鋪、安邊鋪6鋪。清末為中區。民國2年(1913),實行區團保制,縣城屬中區。民國23年(1934),改區團保制為區、鄉(鎮)、閭、鄰制,屬第一區的慶安鎮和威遠鎮,下設44閭、215鄰。民國29年(1940),撤區擴大鄉鎮,縣城設鎮始稱雲鶴鎮,下轄12保、97甲。1949年7月1日鶴慶解放,縣城為雲鶴區,後合併第一區,下轄六個街。1956年又單設城關鎮。1958年屬城郊公社。1961年調整公社規模,又稱城鎮公社,下轄4個街,1963年成立城關鎮人民委員會。1968年成立城關鎮革命委員會,取代鎮人民委員會。1981年恢復城關鎮人民政府,下設4個街道居委會。1984年更名雲鶴鎮,下設倉河、東升兩個街道辦事處、4個街居委會。1997年,面積0.8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東升、倉河2個行政村。2000年,將城郊鄉的菜園、新生邑、秀邑3個行政村劃歸雲鶴鎮。2003年末,總面積8.3平方千米,轄東升、倉河2個社區和菜園、秀邑、新生邑3個行政村,總人口21251人,其中白族13176人。

地理位置

雲鶴鎮也是茶馬古道上的文化重鎮。南隔大理129公里,北距麗江42公里,距麗江飛機場僅14公里,大麗公路貫穿全境,已於2007年開工建設的大麗鐵路從城旁田陌間穿越而過。雲鶴鎮區位優勢日趨凸現,結束了「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境況,一躍而成為大理、麗江、迪慶、西藏之間來往的黃金通道。

概況

雲鶴鎮位於鶴慶縣北部。縣政府駐地,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信息中心。面積8.3平方千米,人口24426人(2017)。轄東升、倉河2個社區,菜園、秀邑、新生邑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東升巷,距麗江市48千米,距麗江飛機場16千米。地處鶴慶壩子中央,海撥2197米。大(理)麗(江)公路過境。景點有文廟大殿、雲鶴樓古建築物,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紀念碑。

經濟發展

雲鶴鎮三個村村民充分利用各村與縣城緊緊相連的便利條件,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非公經濟和第三產業。

種植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科學種田是贏得豐收的前提條件。農作物大春以水稻為主,除此之外還有少部分的包穀、雜糧,小春以大麥、蠶豆為主,還有少部分的小麥。

雲鶴鎮積極開展高致病性禽流感、豬藍耳病為重點的動物疫情疫病防治,對可疑病例進行及時處理和監控。大力發展畜牧業,生豬養殖已形成規模,並成為了支撐雲鶴鎮農村經濟收入的主要產業之一。2006年出欄生豬達15670頭。其它的雞、鴨、牛、馬、羊、魚養殖也有了一定發展。

除一般性的經營方式外,集文化、教育、娛樂、健身為一體的服務行業正在雲鶴鎮興起,服務業的經營方式和領域得到進一步拓寬,規模檔次得到提高,農民的非農業收入比重不斷增大。

特色產業

雲鶴鎮積極開展特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增收,使廣大村民從傳統的種植包穀、水稻等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轉變成為養蠶能手、養豬能手、銅器(石器)匠人、飯店老闆、運輸專業戶。

新生邑村成為雲鶴鎮的蠶桑養殖基地,已種植蠶桑1032畝,約占總耕地面積的25%;秀邑村成為雲鶴鎮銅器、石材之鄉,共有140戶275人從事銅器加工,大量的銅器製品遠銷西藏、青海、印度、泥泊爾等地,實現年銷售收入760萬元。還有187戶249人從事石材加工。2006年投資10萬元建起的秀邑石材加工廠,占地20畝,經營戶22戶,實現就業72人,產值280萬元,村集體年經濟收入1.2萬元。菜園村是雲鶴鎮農民從事服務業最多的一個村,70%以上的農戶在闖市場搞經營,參加到養殖、運輸、加工、銷售蔬菜等經營活動中。三個村還大力發展生豬養殖業、大牲畜養殖、蘭花養植等種養植(殖)業,大部分的青壯年則多數在政府引導下或自行組織外出務工。

視頻

走遍雲南 13 雲鶴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