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

《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是國內第一部系統闡述互聯網思維的著作,用9大互聯網思維:用戶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 數據思維、平台思維、跨界思維,以專業的視角全方位解讀移動互聯網給傳統產業帶來的變革,涉及戰略規劃、商業模式設計、品牌建設、產品研發、營銷推廣、組 織轉型、文化變革等企業經營價值鏈條的各個方面。這是一部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必讀的「孫子兵法」,幫助我們開啟對新商業文明時代的系統思考。

基本內容

書名: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

類型:計算機與互聯網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語種:簡體中文

ISBN:9787111460022

作者:趙大偉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頁數:262頁

開本:16

品牌:機械工業出版社

內容簡介

趙大偉主編的《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主要針對的讀者,便是那些希望能夠在這場傳統企業互聯網化浪潮中抓住商業機遇的同行者,對互聯網思維有那麼一點感覺但還不夠深入,不管你是來自傳統行業還是來自互聯網領域。文風力求通俗易懂,偏口語化。「沒有傳統的企業,只有傳統的思想」,我們希望能夠幫助這些優質的企業完成這樣的思維切換。

作者簡介

趙大偉

和君集團高級諮詢師,專注於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轉型,側重在零售、消費品和服務行業,主要為客戶提供基於互聯網思維的戰略規劃、商業模式設計、營銷體系建設、組織文化再造等領域的「諮詢+資本+培訓+IT」服務,助力傳統企業向新商業時代的轉型升級。

圖書目錄

王明夫序突然冒出個趙大偉

俞敏洪序擁抱互聯網

自序順勢而為

引言互聯網思維制勝傳統企業轉型

第1節傳統企業互聯網化,是未來商業浪潮的主旋律

傳統企業的「互聯網焦慮症」

互聯網思維,是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制勝關鍵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成敗,與「基因」無關

未來將不會再有互聯網企業,因為所有企業都將成為互聯網企業

互聯網成為生活中的「水和電」,互聯網思維成為最根本的商業思維

第2節互聯網思維的本質,是商業回歸人性

新一代互聯網的特徵:萬物皆可互聯

互聯網的發展,讓互動變得更加高效

互聯網思維,更注重人的價值

互聯網思維,堪比「文藝復興」

第3節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轉型,是一項系統工程

傳統企業「觸網」,應規避四大誤區

傳統企業「觸網」的四重境界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三部曲」

互聯網思維,重塑傳統企業「價值鏈」

互聯網思維,開啟新商業文明時代

第一章用戶思維

第1節從品牌運營到企業經營,一切以用戶為中心

用戶思維,在價值鏈各個環節都要「以用戶為中心」

互聯網消除信息不對稱,使得消費者主權時代真正到來

SoLoMoPe消費族群

用戶思維的三個法則

第2節法則1——得「屌絲」者得天下

「屌絲」是一種長尾經濟

「屌絲」不單指生活狀態,更是一種心態

互聯網讓「小眾」變成「長尾」

第3節法則2——兜售參與感

C2B模式:讓用戶參與到產品創新中

粉絲經濟:讓用戶參與到品牌建設中

真正的參與感是塑造友愛的互動

第4節法則3——用戶體驗至上

用戶體驗是一種主觀感受

用戶體驗是最強的ROI和最重要的KPI

用戶體驗設計

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用戶感受到了什麼

第二章簡約思維

第1節大道至簡,互聯網時代的產品戰略

第2節法則4——專注,少即是多

業務規劃:專注才有力量

品牌定位:用戶喜歡你只需要一個理由

第3節法則5——簡約即是美

產品設計:做減法

第三章極致思維

第1節從「渠道為王」到「產品為王」

極致就是匠人精神

互聯網時代的競爭,只有第一,沒有第二

好產品會說話

第2節法則6——打造讓用戶尖叫的產品

「需求要抓得准」

「自己要逼得狠」

「管理要盯得緊」

要敢於「毀三觀」

第3節法則7——服務即營銷

超越期待

同理心

人人都是服務員

第四章迭代思維

第1節從敏捷開發到精益創業

敏捷開發

精益創業

傳統企業需要的更是一種迭代意識

第2節法則8——小處着眼,微創新

進入「微」時代

微創新成為主流的背後邏輯

如何實踐「微創新」

第3節法則9——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快是一種力量

怎樣做到快速迭代

第五章流量思維

第1節流量的本質

流量的本質是用戶關注度

流量意味着體量,體量意味着分量

第2節法則10——免費是為了更好地收費

互聯網產品為什麼能免費?

免費是為了獲取流量

免費的玩法

免費策略的兩個原則

第3節法則11——堅持到質變的「臨界點」

「臨界點效應」

量變產生質變

第六章社會化思維

第1節社會化商業時代已然到來

在社會化商業時代,用戶以網的形式存在

第2節法則12——社會化媒體,重塑企業和用戶溝通關係

基於平等的雙向溝通

基於關係的鏈式傳播

基於信任的口碑營銷

基於社群的品牌共建

第3節法則13——社會化網絡,重塑組織管理和商業運作模式

群策群力,研發眾包

鏈接客戶,優化服務

聚沙成塔,眾籌融資

廣羅人才,精準匹配

第七章大數據思維

第1節法則14——數據資產成為核心競爭力

一切皆可數據化

「聲嘶力竭」的大數據

「不動聲色」的小數據

數據資產成為核心競爭力

第2節法則15——大數據的價值不在大,而在於挖掘能力

大數據思維的核心是理解數據的價值,通過數據處理創造商業價值

小企業也要有大數據

第3節法則16——大數據驅動運營管理

未來有價值的公司,一定是數據驅動的公司

精準化營銷:你的用戶不是一類人,而是每個人

精細化運營:大數據帶來管理變革

大數據服務:從個性化到人性化

第八章平台思維

第1節平台是互聯網時代的驅動力

第2節法則17——構建多方共贏的平台生態圈

最高階的平台之爭,一定是生態圈之間的競爭

如何構建平台生態圈

第3節法則18——善用現有平台

平台與否,順勢而為

傳統企業「觸網」,慎做平台

第4節法則19——把企業打造成員工的平台

互聯網衝擊下的組織,將何去何從?

組織設計:從「金字塔」走向「扁平化」

管理方式:讓每個人成為自己的CEO

決策體系:讓一線成為引擎

利益機制:肯定人的價值

企業文化:創新驅動的人本主義

第九章跨界思維

第1節跨界成為必然趨勢

跨界「野蠻人」,重塑產業格局

跨界者三個來源

第2節法則20——尋找低效點,打破利益分配格局

互聯網的跨界顛覆,本質是高效率整合低效率

從低效點出發,尋找跨界的入口

打破現有利益分配格局,把握跨界制勝的命門

第3節法則21——挾「用戶」以令諸侯

用戶數據是跨界制勝的重要資產

用戶體驗是跨界制勝的關鍵

第4節法則22——敢於自我顛覆,主動跨界

領先者的窘境

自我顛覆,從企業家開始

內部培育顛覆性業務

自我變革是企業持續領先的根本動因

結束語

推薦閱讀書目

序言

順勢而為

趙大偉

在筆者2013年國慶演講的時候,「互聯網思維」一詞還不是太火,但是在這本書即將出爐的時候,這個詞已經火得發燙,儼然成為2013年中國互聯網領域的首要詞彙。關於互聯網思維的論述、爭辯也是越來越多,好像人人都能談上幾句,寫個文章套用個「互聯網思維」關注度即刻大幅提升,這種現象的出現,昭示着什麼?當一個話題被人們反覆提起的時候,這個話題遲早會成為一個時代命題。當下,就是這樣的時代。傳統企業互聯網化,即將成為最主流的商業旋律。無論你是互聯網人,還是傳統企業從業者,無論你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這是時代給予我們的機遇。筆者由於從事諮詢和培訓工作,業務方向又涉及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轉型,所以經常會與大量的傳統企業老闆交流諸如「電子商務」、「社會化營銷」、「O2O」之類的話題,但是多次交流之後,發現絕大多數傳統企業對電商的認知還不夠深入,還停留在「如何提升某網旗艦店的銷量」、「如何做微信營銷」、「在哪裡找到合適的電商人才」這類問題上。這類問題的答案固然很重要,但是系統性的問題沒有解決,這類問題也難以有實質性的突破。我們認為:結構效率大於運營效率。上面這些問題都是運營效率層面的問題,如果結構效率得不到提升,運營效率很難體現出價值。對於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來說,絕不僅僅是在某網開個店、在微信開個公眾賬號那麼簡單,而是基於互聯網影響下的產業發展、消費行為變遷,對整個企業商業模式的重新思考,對內部管理體系、業務流程的再造和升級。這是一項系統工程,其背後貫穿的是一整套的新商業思想,我們稱之為互聯網思維。這些互聯網思維,不是因為互聯網才產生,而是因為互聯網的發展,使得這些思維得以集中爆發。互聯網思維,不能說是有多新鮮的理念,它恰恰是一種回歸,使得商業回歸人性。互聯網的技術發展和商業形態演變,使得這種「以人為本」的商業理念凸顯出不容忽視的價值。馬雲說過,很多人一生輸就輸在對新生事物的看法上:第一,看不見;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來不及。互聯網思維裹挾「顛覆」浪潮席捲而來,從我們身邊發生的一件又一件「顛覆」案例來看,互聯網正在不折不扣地重構着原有的商業秩序,互聯網思維也在影響着一波又一波的創業浪潮。小米的奇蹟,雖然空前,但不絕後,如果誰能把握其中的「Know-how」,誰就可以打造下一個「小米」。為了將關於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一些思考系統化,並分享給更多人,筆者通過「眾包」的方式,與數十名業內資深人士通力協作,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這部書稿。市場即對話,書稿亦然。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閱讀本書,筆者這裡有幾點提示:(1)一本書有一類受眾群體,本書主要針對的讀者,便是那些希望能夠在這場傳統企業互聯網化浪潮中抓住商業機遇的同行者,對互聯網思維有那麼一點感覺但還不夠深入,不管你是來自傳統行業還是來自互聯網領域。文風力求通俗易懂,偏口語化。「沒有傳統的企業,只有傳統的思想」,我們希望能夠幫助這些優質的企業完成這樣的思維切換。(2)絕大多數關於互聯網思維的爭辯都是建立在定義不一致的基礎上,這樣的爭論毫無意義。如果你不屑於談互聯網思維,筆者也不屑於和你辯論。我們不是評論家,沒有時間去爭論所謂的真偽命題。互聯網思維沒有真偽之分,只有理解深淺之別。如果理解了,請挽起袖子立即去做!(3)學習沒有終點,書稿也將不斷迭代。互聯網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也在前赴後繼,每個人對互聯網思維的理解都在不斷深化,讀完這本書只是起點,而遠非終點。書稿現在也只是1.0版本,我們會根據觀察、實踐和體悟逐漸完善,有可能年底就變成5.0版本了。筆者更希望扮演一個引路人的角色,幫助大家打開這扇門,我們攜手同行,在這場商業變革浪潮中共同成長。(4)人人皆可為師,互動才能創造價值。面臨互聯網轉型的傳統行業從業者們,在商業實戰中所沉澱出的智慧,是非常寶貴的財富,只有充分地交流、碰撞,才可能真正帶來啟發。與其說是筆者來寫這本書,倒不如說筆者給大家搭建一個探討的平台,我們每個人在實踐中遇到的困惑、積累的經驗、鮮活的案例都將是這本「書」的重要組成部分。(5)不要糾結於案例,要關注案例背後的商業邏輯。書稿中會引用大量案例來支撐理論觀點,是為了大家更容易理解。但是這裡提醒大家不要糾結於案例本身,每一個成功的企業都是階段性的成功,今天它做得好的地方我們拿來借鑑,但很有可能它因為其他方面的疏漏而退出江湖,沒準今天很火的小米明天就會黯然失色,這個在商業社會都很正常。所以我們更重要的是把案例放在特定的情境下,去審視其背後的操作思路和商業邏輯。(6)讀書只是學習形式之一,真知的形成需要持續聚焦和深度思考。讀書,尤其是紙質圖書的閱讀,只能算是一種學習方式,還遠遠不夠。聚焦在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轉型,我們將打造一個線上線下立體學習的交互社區。我們不一定是最好的作者,但我們一定是最好的編輯。按照上面的初衷,為了幫助大家完成對「互聯網產業化」、「產業互聯網化」更為透徹的理解,我們運營了一個聚焦在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O2O社群,現在推出了微信公眾賬號平台——新商業智慧聯盟(xsyzhlm),後續會不斷地豐富學習內容和形式,幫助大家知行合一。在撰寫書稿的過程中,也是對筆者現在從事工作內容的一個系統思考過程。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用戶思維,強調用戶體驗,對於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轉型,我們希望能為我們的用戶提供儘可能多的幫助。我們致力打造一種全方位的解決方案,提供諮詢服務(提升管理),提供資本(導入資金),提供技術(IT實施),提供人才(搭建團隊),提供培訓(發育能力),為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提供方法論、資金池、技術包和人才庫,協助企業提升內生能力。最後,這本書能夠成稿出版,首先要感謝和君諮詢董事長王明夫先生。沒有他的指導和支持,就沒有這本書的誕生。其次要感謝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先生為本書作序。最應該感謝的是,參與本次書稿撰寫和修訂的六十多位「眾包」作者和編輯,他們是黃金、伍星、薄勝、陳能傑、安征、熊水柔、孫偉、王曉夢、曹宇峰、秦曄、王婧琳、崔祥瑞、布和、曾旭、黃冰、張春梅、王啟林、魯錫峰、吳正高、鞏志遠、蔡武、張東洋、陳鴻嬰、穆玉良、潘雪峰、高博、呂鑫、潘國強、劉雁、勞錫寮、丁文曜、譚宏斌、王雪、汪芳芳、蔡勇、李永久、王凱、楊林三、祝恩明、李全、王一強、壽治國、劉桂雲、陳曼曼、劉雪婭、劉禮、黃慶銘、賈鵬、方安兵、董秋月、張鑫、吳澤權、郝明、郭丹、高步雲、丁立朝、高莉莉、肖龍、於璐、凌霞、劉祺、肖龍、肖妤倩等。其中,伍星及優才網誌願團隊負責本書稿的網絡閱讀平台開發,薄勝、熊水柔負責本次書稿訪談嘉賓聯絡,在此向他們表示感謝!感謝我的前女友兼現任妻子劉惜墨女士,謝謝她一直以來的理解和陪伴!感謝和君公司品牌部的同事趙長城和機械工業出版社的解文濤先生,本書能夠迅速出爐,與他們的努力工作分不開。

名人推薦

互聯網不僅僅是一種技術,不僅僅是一種產業,更是一種思想,是一種價值觀。互聯網將是創造明天的外在動力。創造明天最重要的是改變思想,通過改變思想創造明天。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

互聯網其實不是技術,互聯網其實是一種觀念,互聯網是一種方法論,我把它總結成七個字,「專注、極致、口碑、快」。

——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

蘇寧的互聯網轉型關鍵在於蘇寧團隊能否轉型,從總部管理崗位到終端一線員工,是否能夠理解,能否轉型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意識,這是我們面臨的挑戰。

——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

傳統企業跟傳統媒體一樣,要改造成一個適應互聯網的機制非常困難。互聯網的衝擊不止是電商、互聯網營銷等,它還將帶來非常深層次的衝擊。我覺得衝擊到最後,整個社會都會變成自組織。

——海爾集團董事長張瑞敏

我們需要用新的思維來改造我們自己。我們去阿里、騰訊,並不是為了學習移動互聯網工具,我們缺的不是工具,缺的是思維。

——萬科集團總裁郁亮[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