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互聯網金融監管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互聯網金融監管》,副標題:自律、包容與創新,歐陽日輝 主編 著,出版社: 經濟科學出版社。

隨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傳播知識信息手段[1],除了書籍、報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漸產生和發展起來。但書籍的作用,是其他傳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當代,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書籍仍然是促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傳播工具[2]

目錄

內容簡介

本報告從理論上分析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和本質入手,研究互聯網金融風險形成機理和傳導機制、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作用機理、對金融宏觀調控的影響,探討互聯網金融領域內市場與政府的關係、監管與消費者保護、監管與創新的平衡、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成本收益,以及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理念、原則與模式等。具體分析了互聯網支付、P2P網絡融資平台、眾籌、互聯網理財、網上銀行、虛擬貨幣和互聯網保險的風險防範和監管。本報告力圖回答互聯網金融「該不該管」、「管什麼」、「怎麼管」等理論問題,提出互聯網金融監管「包容、自律和創新」 的理念,構建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基本框架,為監管層制訂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提供理論依據和基礎。

目錄

章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形成與傳導分析

節互聯網金融的界定與本質

一、「互聯網+金融」的劃分矩陣

二、純粹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的區別

三、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的關係

第二節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界定與分類

一、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界定與構成要素

二、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分類

三、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點

第三節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形成和傳導

一、信息安全風險

二、信用風險

三、操作風險

四、流動性風險

五、大數據技術風險

六、政策法律風險

七、不同互聯網金融風險之間的關係

第四節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影響

一、互聯網金融風險對於經濟、社會和政治的影響

二、互聯網金融及其風險對於金融宏觀調控的影響

三、互聯網金融風險對於金融行業發展的影響

四、互聯網金融風險對於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影響

第二章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理論分析

節互聯網金融產生的理論解釋及其對監管的啟示

一、金融壓抑與金融自由化

二、金融創新理論

三、金融中介與金融脫媒

四、產業融合理論

五、專業化與分工演進的理論

第二節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必要性

一、經濟行為的有限理性和損人利己

二、金融風險

三、保護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

四、規範互聯網金融機構的行為

五、提高金融和經濟體系的效率

第三節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有效性與殊性

一、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有效性

二、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殊性

三、以人性弱點為基礎的互聯網金融監管理論

第四節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理念、原則與模式

一、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理念

二、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基本原則

三、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模式

第三章互聯網支付的風險防範與監管

節2014年互聯網支付的發展狀況

一、互聯網支付概述

二、2014年我國互聯網支付市場發展概況

三、互聯網支付的SCP範式分析

四、2014年互聯網支付領域典型事件回顧

第二節互聯網支付的風險分析

一、互聯網支付風險的來源

……

第四章P2P網絡借貸的風險防範與監管

第五章眾籌的風險防範及監管

第六章互聯網理財的風險防範及監管

第七章網上銀行的風險防範與控制

第八章網絡虛擬貨幣的風險防範與監管

第九章互聯網保險的風險防範與監管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