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台山記(鄭喜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台山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五台山記》中國當代作家鄭喜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五台山記

在五台山參學遊玩的八天,很是悠閒自在。乘坐嶄新的**觀光旅遊車,基本上可以到達大部分寺廟景點。在顯通寺,下着大雨看寺里舉行千僧齋。上千個僧尼喇嘛站在廟檐下一起念經,場面甚是莊重壯觀。結束後和寺里一個三十多歲的僧人閒聊,得知顯通寺方丈四十歲,大學畢業,是寺里的僧人集體選舉的。原來寺廟現在也實行選舉,公平競爭。他還說有許多大德高僧生前不為人知,圓寂火花後看舍利子才知道德行高。前幾天茅棚山莊一個老和尚火化後,舍利子一萬多顆,五顏六色,晶瑩剔透。他去晚了,只撿了一小粒,供奉在自己的僧舍內。據說釋迦牟尼的舍利子有八萬多顆,連血液、頭髮、手指、腳趾都化成了舍利。

去了順治皇帝修行的鎮海寺,也是章嘉活佛駐錫的一座黃廟,寺中有乾隆皇帝赦建的章嘉三世國師靈塔。康熙曾多次來鎮海寺尋父。相傳,一次康熙到鎮海寺,見殿前有個掃庭院的和尚,面相端莊可親。康熙便問大名,和尚說:「既然出家何來姓名?」康熙覺得口音好熟,又試探說:「法師因何出家?既然出家總有事,身居佛寺亦有事,法師不念家中人,家中上下念法師。」康熙說完,和尚身子微微一抖,隨即丟棄掃帚,沒好氣地說:「僧人自有僧人事,家事自有家中人,僧事家事皆國事,家人僧人皆清人。」邊說邊要走,康熙緊追一步問:「請問法師法名?」和尚回頭說:「八叉」。說完一轉身就不見了。康熙急忙入客堂,打問叫「八叉」的和尚,眾人都說沒有。康熙隨即起駕南山寺,路為上突然醒悟,這「八叉」不就是一「父」字嗎?又慌忙回到鎮海寺,派人在寺內外搜尋了一番,不見和尚蹤影,便失望地走出殿門,卻發現院牆上有新寫的一首詩:

離俗當僧花山寺,不慎破碗被趕出。

古有子債父來還,今希父債子來還。

這首詩說順治在花山寺(鎮海寺)出家,不小心打破寺里的飯碗,希望兒子替他還這筆債。康熙把這首詩拓印帶回京城,太皇和太后見是順治的字體,不由涕淚交流,吩咐康熙給他父親辦這件事。康熙即命景德鎮燒一窯上好的瓷碗,送給鎮海寺和各個寺院。人生真是奇妙,連皇帝都要捨棄而出家。當年弘一法師出家時,嬌妻幼子趕到寺里,跪着哭求,法師竟沒回頭看一眼,弘一法師也是至情之人,為探索靈魂拯救眾生捨棄親人步入佛道,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決心!

去了佛母洞,佛母洞是天然石灰岩洞穴。進洞如同「投入佛胎」,出洞相當於「重新投生,脫胎換骨。」佛家認為,進過此洞,就能消災滅難,獲得新生。佛母洞山勢陡峭,僅石階就有1580級。在半路石階上,遇見一五體投地三步一叩首的和尚,他從江蘇揚州一直叩拜到這裡。深圳來的燕子和他一起,從半山腰跪拜到山頂,燕子看起來瘦瘦弱弱,卻有這麼大的恆心毅力,我只有在一旁羨慕的份。

遊了普化寺和龍泉寺。普化寺前的影壁,是五台山最長的一道影壁。影壁的磚雕、石雕細膩精緻,堪稱精品。龍泉寺照壁上鑲嵌着一漢白玉鏤空石雕,精美得無法用言語形容。108級之上的漢白玉石牌坊,氣勢恢弘,是石雕藝術中的驚世之作,被譽為華北第一雕。這一建於民國十二年的牌坊,據說用了6年時間,花費銀元47000塊。觀音洞,六世達賴喇嘛和十三世達賴喇嘛曾在此修行靜坐。相傳六世達賴在觀音洞的6年中,曾閉關靜坐三年。我去普化寺吃晚飯的那天,寺里的僧人也在閉關。

觀了白雲寺、善財洞、集福寺、七佛寺、殊像寺、塔院寺、羅睺寺、園照寺、文殊寺、五爺廟(萬佛閣)。五爺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進大門即一個大戲台,台上正唱晉劇《打金枝》。兩側有對聯:「欲知世上觀台上,方寸地,乾坤世界;不識今人看古人,霎時間,今古奇觀,」說的真是精闢!

在菩薩頂下的廣宗寺,有當代高僧譯經大師法尊法師的紀念堂和靈骨塔。法尊法師出生於1902年12月,河北深縣人,1920年春出家於五台山廣宗寺(下院普化寺),20歲在北京法源寺受具足戒。1980年,法尊法師任中國佛學院院長,同年底圓寂於北京廣濟寺,享年78歲。根據法師生前遺願,將其靈骨在廣宗寺建塔安葬。法尊法師被譽為當代玄奘,譯經大師、佛學家、教育家。他翻譯了大量的藏密經典,對漢藏佛教文化交流和民族團結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揮淚述贊:「象教東流,譯業為先,名德出世,賢哲比肩。」在法尊法師的紀念堂,我仔細閱讀了法師的生平事跡。守紀念堂的老居士見我讀的認真,從後堂翻出幾本印刷精美的經書送給我。和老居士攀談,他今年72歲,家鄉在四川劍門關,來五台山好多年了。在天王殿,一80多歲的老和尚把供養菩薩的花生、糖果拿給我吃,說吃了消災。這倆老人令我感動,菩薩胸懷!

一晴日,去碧山寺。觀光旅遊車裡播放班得瑞音樂,若有若無,清新自然,和這方佛國很相宜。從車窗外看經過的青山綠樹碧水,殿宇重重的紅瓦古寺,似在夢境中。到了終點站碧山寺,寺院關門,這裡正舉行僧尼三壇大戒受戒典禮。在五台山,只有碧山寺有資格給僧尼受戒。寺院要關門一個月,外人不能進入。失望之際,沿碧山寺前的水泥路前行。走累了,坐在路邊林木森森的草地上歇息,草地上開滿了金黃色的小花,「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碧山寺因建在北台葉斗峰下的北山之麓,又叫北山寺。「落日北山寺,蕭然古澗邊。白雲生翠崦,明月下寒泉,」碧山寺的確是風景優美的清幽之處。也許和碧山寺終有緣份吧,和我同一天來五台山並住在一起的浙江義烏的徐姐,認識在碧山寺正做義工的揚州女居士,而後我倆被帶進去。在寺院做了半天義工,擇菜洗菜,為幾百外來受戒的僧尼做飯。

在五台山,每日心靜如水,習慣了這裡的晨鐘暮鼓,淡忘了世間的紅塵滾滾。戀戀不捨離開,遺憾的是五個台一個也沒拜,因為當地群眾把去朝山的路斷了,車無法上山,只好等下次再來佛國朝拜了。

記得許巍的歌《旅行》中唱道:「站在這城市的寂靜處,讓一切喧囂走遠,只有青山藏在白雲間,蝴蝶自由穿行在清澗。看晚霞盛開在天邊,有一群向西歸鳥。」在五台山,我每天都在這樣的情景中沉醉。[1]

作者簡介

鄭喜艷,女,河南葉縣人,平頂山市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