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味子炮製方法與標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味子炮製方法與標準

【藥材來源】

五味子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 Baill.的乾燥成熟果實。習稱「北五味子」。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摘,曬乾或蒸後曬乾,除去果梗及雜質。

【古代炮製方法】

南北朝劉宋時代用蜜浸蒸(《雷公》)。宋代有炒、酒浸(《總錄》)等法。元代有酒浸和火炮(《丹溪》)的方法。明代則有糯米炒(《普濟方》)、蜜拌蒸(《仁術》)、麩炒(《濟陰》)等炮製方法。清代炮製方法較多,有酒拌蒸(《握靈》)、蜜泔水制(《本草匯》)、炒炭(《新編》)、蜜浸蒸(《備要》)、焙制(《逢原》)、鹽水拌蒸(《全生集》)、制(《醫案》)、鹽水浸炒(《時方》),酒蜜拌蒸(《四要》)等方法。明清兩代對炮製作用也有較多的論述。

【現代炮製方法】

1、五味子: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果柄。用時搗碎。

2、醋五味子:取淨五味子,用米醋拌勻,置適宜容器內,密閉,加熱蒸至黑色,取出乾燥。用時搗碎。五味子每100kg用米醋20kg。

3、酒五味子:取淨五味子,用黃酒拌勻,置適宜容器內,密閉,加熱蒸至表面紫黑色或黑褐色,取出乾燥。用時搗碎。五味子每100kg用黃酒20kg。

4、蜜五味子: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後,加入淨五味子中,拌勻,潤透,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用時搗碎。五味子每100kg用煉蜜10kg。

【飲片性狀】

北五味子呈不規則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徑5~8mm。表面紅色、紫紅色或黯紅色,皺縮,顯油潤,果肉柔軟;種子1~2粒,腎形,表面黃棕色,有光澤,種皮薄而脆;果肉氣微,味酸;種子破碎後有香氣,味辛微苦。醋五味子表面黑色或黑褐色,質柔潤或微顯油潤,微具醋氣。酒五味子表面紫黑色或黑褐色,質柔潤或稍顯油潤,微具酒氣。蜜五味子色澤加深,略屁光澤,味酸,兼有甘味。

【質量標準】

五味子、醋五味子雜質不得過1%,水分不得過16.0%,總灰分不得過7.0%,含五味子醇甲不得少於0.40%。醋五味子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於28.0%。

【炮製目的】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經、經心、腎經。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的功能。 生五味子長於斂肺止咳,生津斂汗。用於咳喘,體虛多汗,津傷口渴;亦能澀精止瀉。醋制能增強酸澀收斂作用,故醋五味子澀精止瀉作用更強。多用於遺精滑泄,久瀉不止;亦可用於久咳肺氣耗散者。酒制五味子能增強其溫補作用,多用於心腎虛損,夢遺滑精,心悸失眠。蜜制五味子補益肺腎作用增強,用於久咳虛喘。

【臨床應用】

1、生用

(1)咳嗽:五味子多用於肺腎兩虛的咳嗽,若因外感咳嗽,則需配伍恰當,否則容易戀邪,遺留後患。治肺腎兩虛,咳嗽氣喘,常與熟地、山茱萸、山藥、麥冬等同用,有補腎斂肺,納氣平喘之功,如麥味地黃丸(《醫級》)。若肺虛久咳,則常與罌粟殼同用,有收斂肺氣的作用,如五味子丸(《衛生家寶方》)。用於肺經感寒,咳嗽不已,常與細辛、茯苓、乾薑、甘草同用,能溫肺散寒,斂肺止咳,如五味細辛湯(《雞峰》)。

(2)體虛多汗:氣虛自汗常與黃芪、白朮、桂枝、白芍、牡蠣等同用,能益氣固表斂汗。陰虛盜汗則常與生地黃、麥冬、山萸肉、浮小麥、牡蠣等同用,能滋陰斂汗。

(3)津傷口渴:常與人參、麥冬同用,能益氣生津,用於熱傷元氣,肢體倦怠,氣短懶言,口乾作渴,汗出不止,如生脈散(《內外傷辨惑論》)。用於消渴證常與黃芪、天花粉、知母、生山藥等同用,能生津止渴,如玉液湯(《參西錄》)。

2、制用

(1)醋五味子

①遺精滑泄:常與桑螵蛸、牡蠣、金櫻子、芡實等同用,治腎氣不同,遺精頻作,有補腎固精的作用。

②久瀉不止:常與肉豆蔻(煨)、補骨脂(鹽水炒)、吳茱萸(甘草水制)配伍,能溫補脾腎,固腸止瀉,用於五更泄瀉,腰酸肢冷,如四神丸(《中藥成藥製劑手冊》)。

(2)酒五味子

①心悸失眠:常與生地黃、麥冬、炒酸棗仁、柏子仁、丹參等同用,能滋陰養血,補心安神,用天陰虛血少,虛煩少寐,心悸神疲,夢遺健忘。

②夢遺滑精:常與炒山藥、菟絲子(酒浸一日,文武火煮爛,焙乾)、白朮(米泔水洗,炒)、杜仲(酒炒)、蓮子肉等配伍,能補腎固精,用於脾腎虛損,不能收攝,夢遺滑精,睏倦等證,如苓術菟絲丸(《景岳》)。

(3)蜜五味子:久咳虛喘:常與黨參、山萸肉、蛤蚧、胡桃肉、川貝母等同用,治肺腎兩虛,久咳氣喘,自汗,呼多吸少等證,有益肺止咳,納氣平喘之功。

【現代研究】

五味子主要含揮髮油、木脂素類、有機酸類、葉綠素、甾醇、維生素C和E、樹脂、鞣質等。

【附】

1、近代的炮製方法還有炒制、清蒸等。

2、文獻摘錄「入藥不去核,必打碎核,方五味備」(《鈎元》)。「滋補藥用熟,治虛火用生;斂肺少用,滋陰多用;止瀉捶碎,益腎勿碎;潤肺滋水,蜜可拌蒸」(《得配》)。

【總結】

五味子以蜜蒸方法出現最早,稍後則有清炒、加輔料炒和酒制的方法出現,清代是炮製方法和炮製輔料種類較多的時期,其中有多種方法沿用至今。明、清兩代對炮製作用也有較多的論述,而且這些論述對指導臨床用藥至今仍有一定意義。現今《中國藥典》收載的炮製方法僅醋蒸法一種,此法在古代文獻中卻未見記載,這是近代炮製方法的發展。

五味子炮製研究方面的資料目前雖然不多,但研究的結果與臨床應用基本符合。炮製後酸性成分及揮髮油減少,種子中木脂素成分含量增高,與古代「人補藥熟用,入嗽藥生用」(《仁術》)和強調「入藥不去核」的認識一致。炮製品水煎液總木脂素量只有種子中的1/6~1/5的結果也與臨床所證明的「烤熟五味子粉或蜜丸療效最高,而水煎劑、生五味子粉療效最差」相一致。

五味子的醋製品、蜜製品與生品的功用基本一致,只是醋製品收斂作用更強,更適用於久病滑脫不禁或肺氣耗散的純虛之證;生品作適當配伍可用於外感咳嗽,醋五味子則不宜;蜜製品潤肺補虛作用較強,適於肺虛久咳少痰或腎虛氣喘,呼多吸少之證。酒製品則與生品有一定差異,一方面五味子其性斂澀,另一方面酒又辛熱行散,故酒五味子斂澀作用弱於生品,而溫補作用卻強於生品,可用於虛中夾滯的患者或用於溫補劑中,對遺精而又陽痿者選用本品更恰當。 [1]

【炮製方法】

1.五味子:《本草經集注》:「烈日暴之,搗篩。」《傷寒總病論》:「先須淨揀去枝杖方用。」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2.醋五味子:取淨五味子,加酷拌勻,稍潤,置適宜容器內,蒸至醋被吸盡,表面紫黑色時,取出,乾燥。用時搗碎。五味子每100kg,用醋20kg。

3.酒五味子:《聖濟總錄》:「用酒三升浸三日,取出焙乾。」《握靈本草》:「酒拌蒸用。」現行,取淨五味子,加酒拌勻,稍潤,置適宜容器內,蒸至酒被吸盡,表面黑色時,取出,乾燥。五味子每100kg,用黃涌20kg。

4.蜜五味子:《雷公炮炙論》:「凡用,以銅刀劈作兩片,用蜜浸,蒸,從巳至申,卻以漿水浸一宿,焙乾用。」現行,取煉蜜用適量開水稀釋,加入淨無味子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五味子每100kg,用煉蜜10kg。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