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彩描金花蝶紋攢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彩描金花蝶紋攢盤清 康熙攢盤由內外兩層共十二件大小盤組成葵花式樣。盤折沿,淺腹,平底,圈足。盤內五彩繪花卉蝴蝶紋,沿面紅彩「卍」字錦地描金團壽字,盤外壁紅彩八吉祥紋,並描金篆書「壽」字。攢盤又稱為拼盤,為盛放食物的器具。始制於明代萬曆時期,至清代康熙朝較為流行,並延續至晚清。一組拼盤的數量不等,少者五個,多者達二十多個,按件數的不同,又稱為「五子」、「七巧」、「八仙」、「九子」、「十成」,可組成六方、八方形葵花形蓮花形、扇形等式樣。康熙攢盤以五彩、三 彩多見,乾隆時期品種多樣。此盤造型別致,施彩豐富,以綠、、紫、黃、金等彩描繪紋飾,五彩斑斕,不僅是美觀大方的日用瓷,而且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1]

[]

攢盤這種工藝,成型較難,由於每組分別有幾十塊組成,需有極其嚴格的設計,並準確地把握各部分的尺寸,才能使燒成的個體組合嚴密、不留縫隙。現藏于吉林省博物院的「清乾隆粉彩攢盤」,高2.3厘米,通體由內外兩層共9塊組合而成,里心一塊,外圍8塊,稱為「九子攢盤」。整器為圓形。第一層為主盤八方形,第二層為副盤如意肩形。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