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溝村劉氏宗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溝村劉氏宗祠位於台灣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村。於清朝同治年間創建,是台灣南部地區各宗祠中保存最完整且最具代表性的宗祠,具有客家傳統聚落的特色,正廳堂號的門對「卯金啟瑞」、「乙火騰輝」,則是從文字學的觀點去解釋「劉」姓的典故,門樓背面懸掛一門匾「大乙重光」,勸勉後代能好好效法劉氏祖先勤學做事的精神。而在宗祠前有一條小河有如護城河衛戍著宗祠,象徵子孫的生生不息、財源滾滾,並期盼宗祠能源遠流長保持下去。 [1]
     

歷史沿革

五溝村劉氏宗祠一景照片來自玩全台灣旅遊網

五溝村劉氏宗祠位於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村的入口處,是由劉氏愛塘派的劉應爵、劉廣玉、劉應瑞,結合北塘派的劉振亨等於1864年(同治三年)所創建。初期雖棟宇具成,卻因門外多為吳姓土地,以及對門高橋所礙而延擱損壞。1887年(光緒十三年)收購吳姓土地完成。1894年(光緒二十年)重修,隔年(1895)因日本領台、地方騷動,僅升高屋頂五寸而停工。1900年(明治三十三年)任職參事的劉成台統率莊人移橋砌岸、修補龍脈,宗祠的空間視野始構築完成。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2月20日,宗祠棟折瓦解,在劉冠光的倡議下統率族人於1908年(明治四十一年)9月依舊而修。1921年(大正十年)間擴建堂前花園涼亭,始成今日全貌。[2]

宗祠介紹

萬巒鄉五溝村保存有相當完整的客家傳統聚落,到處都是紅磚瓦的客家宗祠與夥房,而其中的劉氏宗祠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屏東縣保存完整的客家三合院代表建築。劉氏宗祠為二進式的三合院,正廳的面牆上有精美的泥塑與彩繪圖案,燕尾屋脊相當細緻,可以從建築內看出劉氏大戶的氣勢。[3]「劉氏宗祠」是五溝水聚落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個宗祠,屬於三級古蹟。庄內有多戶百年歷史建築「伙房」,裡面仍有居民居住,除了客家宗祠必有的「紙燈籠」、「棟對」,從建築中可看出客家人對於後代子孫做人端正、品學兼優的期許。正廳堂號旁的門對「卯金啟瑞,乙火騰輝」,意寓一天晨光之開啟,希望後輩族人要有勤奮好學的向上精神。廳堂內高掛著白色紙燈籠,寫著「添丁進財」,有著傳宗接代的意涵,代表著一家的人丁興旺。[4]

建築特色

五溝村劉氏宗祠彩繪照片來自玩全台灣旅遊網

劉氏宗祠是一座二進式三合院,是台灣南部地區各宗祠中保存最完整且最具代表性的一幢,正堂前兩側各書一句:『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係勉勵後代子孫做人處事銘言。[5]宗祠內的彩繪、浮雕等裝飾之精緻不在話下。一進門的房柱上有著交錯擺置的交趾陶,與現代不同的是,早期交趾陶使用現已失傳的水釉上色,因現代人認為水釉的暗色特性無法表達出興旺之意。除了珍貴的交趾陶外,室內的添丁燈也是焦點之一,添丁燈俗稱女燈,為女方嫁入劉家時所點,一則祝福他們早生貴子,二則將一排的燈高掛廳前也意味著闔家興旺,可以發現添丁燈隨著時間的推進越發精緻美麗,替宗祠增添一抹歷史之美。院中的陳設均以歷史素材為主,各個角落都可以看見其所透露出的吉祥意義。以大門兩側柱子上的圖畫為例,一是漢朝的「蘇武牧羊圖」,由其中歷史典故勉勵村人能夠效法蘇武為國效忠的精神;另外一邊則是「四知圖」,相傳楊正想賄賂當官的老師,而老師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嚴正拒絕其誘惑,此圖用來訓勉其後代子孫能夠為人坦蕩,問心無愧。從其正廳堂號旁的門對和門匾也能感受出當時人們對於子孫用心良苦之期許,「卯金啟瑞,乙火騰輝」、「大乙重光」兩相呼應,代表著一天晨光之開啟,希望後輩族人要有勤奮好學的向上精神。[6]


視頻

【美觀人生 六媽代言屏東萬巒五溝水劉氏宗祠】

【20150205來怡客-繞著台灣玩客家 屏東萬巒劉氏祖屋】

【68五溝村劉氏宗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