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筆)是王永民在1983年8月發明的一種漢字輸入法。因為發明人姓王,所以也稱為「王碼五筆」。五筆字型完全依據筆畫和字形特徵對漢字進行編碼,是典型的形碼輸入法。[1]

[]

五筆是21世紀中國以及一些東南亞國家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最常用的漢字輸入法之一。五筆相對於拼音輸入法具有重碼率低的特點,熟練後可快速輸入漢字。五筆字型自1983年誕生以來,先後推出三個版本:86五筆、98五筆和新世紀五筆。 隨着智能拼音的發展,使用五筆的人數急劇下降。 五筆輸入法自1983年誕生以來,共有三代定型版本:第一代的86版、第二代的98版和第三代的新世紀版。 三個版本的五筆有很多共同之處,只有少數字根或字根分布不同,但大部分漢字的編碼都沒有改,編碼規則也保持一致,只要記住少數變動的字根,專門挑那些「編碼」不同的字練上幾天,就可以由原來熟悉的五筆版本過渡到新版五筆。王永民教授認為,如果是新學五筆字型的人,最好能「一步到位」學習第三代(新世紀版)。

優勢

1.拼音類輸入法相比——五筆只打單字,就可以達到拼音無法企及的速度(打單字的速度才是真實而有意義的速度);拼音卻不得不通過儘可能多地打詞語來達到相同的速度。使用者始終需要監視電腦與人腦是否想得一致,因此無法徹底解放寫作者的思維與眼球。拼音與五筆,就像跑步和騎自行車的關係一樣。 2.與語音類輸入法相比——五筆的應用範圍更廣,而語音輸入不可避免會受到場合、時間、方言及多音字等方面的影響,不適合人多或嘈雜的地方,比如課堂;既可能相互之間產生干擾,也可能打擾別人的休息或工作。 3.與錄音(或攝像)相比——用五筆打出的文字,可以直接閱讀、編輯或打印,甚至電腦可以朗讀。而錄音10個小時,要聽一遍必定要再花10個小時。若要整理成文字,至少還需要比10小時更多的時間。 4.與手寫類輸入法相比——五筆只打單字就比手寫速度快,準確率高,也更節省眼力。手寫輸入等於又回到了沒有電腦的時代——即以手寫字的原點。手寫輸入法只解決了電腦輸入漢字的「能」與「不能」的問題,並沒有考慮效率問題。即使電腦技術再發展,頂多也只能達到跟在紙上手寫一樣的速度,與五筆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5.與筆劃類輸入法相比——五筆以「字塊」組字,顯然比用單個的筆畫組字更加直觀,也更有效率。例如,我們可以輕易地說出「明」字是由「日」和「月」兩個字根組成的,但卻無法一口說出它有多少筆畫。

學習方法

學習流程 學習五筆方法與步驟:熟悉字根---全面了解編碼規律---掌握拆字原則---練習鞏固。 熟悉字根是指:可以把字根一個也不漏地默寫出來還清楚字根的分布規律和鍵盤布局。建議使用能查找五筆編碼的詞典或相關應用,有效配合上述流程,會對初學者提供非常大的幫助。 方法 一、口訣派——先通過口訣將字根快速、系統、牢固地一次性拿下,之後熟練拆字規則。 二、不背口訣派——通過觀察字根表的排列特點,在拆字練習中記住字根。 評價 支持口訣的一派觀點認為:以口訣為線索記住全部字根,是最為經典而可靠的五筆學習方法,同時完全符合現代科學記憶理論。字根口訣就像乘法口訣一樣重要和有用(當然你先要弄懂它的原理,不可硬背)。五筆字根口訣包含了所有鍵名字、成字、一般和不足四碼的漢字,背會口訣(不過就是五首小詩),不但能幫助我們快速、系統、牢固地記住全部字根,同時也擁有了最佳的五筆上手默打練習材料。 不背口訣記字根,容易導致「散、慢、忘」現象。反對口訣的一派觀點認為:背口訣過於枯燥,同時對記字根沒有任何幫助。客觀來說,方法本身並無絕對的好壞之分,上樓無論乘電梯還是爬樓梯都可達到目的。事實上,五筆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積澱了極為豐富的學習資源。究竟採用哪種方法,學習者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

學習資源

學習資源大致可分為四類: 一、五筆學習書籍——優點是知識系統全面、閱讀方便省眼;缺點是需要支付書款。 二、五筆學習專班——優點是有教師指導;缺點是需要專門時間、費用也相對較高。 三、打字練習軟件——在軟件上進行指法練習,單字拆字練習,詞組練習,文章練習。 四、五筆相關學習網站——學習技巧,經驗交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