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門雕春馮家行(雪夜彭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門雕春馮家行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五門雕春馮家行》中國當代作家雪夜彭城的散文。

作品欣賞

五門雕春馮家行

我老早就發現岳父家的棋盤屋有些蹊蹺:並不豪華的結構,沒有雕棟畫梁,甚至屋樹和磉磴都顯出幾分寒酸,卻有着非常好的雕花窗欞,那十五塊雕花板的木質和藝術水平都勝過我所見過的同類許多,甚至可以說,在京城裡也並沒有見過比那更好的。

問起,岳父只是憑兒時的聽說,模糊了一句:雕花窗欞說是馮家行買來的。岳父兩歲喪父,前輩事兒的少許信息,來自他的祖母的零碎嘮叨。

馮家行。

這個名字於我有幾分生疏幾分神秘,聽人說過幾次,聽那音,只以為是馮家巷,印象是某條古街上的巷子,裡面蕩漾着異樣的人的苦痛和芳華,經了解,那竟然就是下里馮家,一個湖邊小村。

明清六都地面好似就三個馮家,一個在古四望山境地,兩個在輸湖深處的東岸。這兩個,更東的為上馮,更靠輸湖的是下里馮家——馮家行。

憑想象,兩個馮家的先祖該是親兄弟,卻不是,上里馮家先祖早來足足二百年。大約也是家族裡的祭祖活動,時年上里馮家主事的邀請了縣裡有名氣的馮東林到六都居住。馮東林來了,在周溪街上開煙行,煙行招牌就叫馮家行。生意做得非常好,賺了大錢。造屋定居,屋子不造在周溪街,在上里馮家西邊靠湖的地方選了好大一片地,造好大的房屋,簡單說,有五門朝陽,一百根屋樹落磉磴。屋裡有好大的雕刻世界,一個人打馬觀花看完木刻石雕,東道門來的陽光就換到了西邊。

來的這個人,是祖字輩,一路往下延綿,之、良、至、誠、承、家……家字輩尚有多人健在。

哎呀,這麼年輕的村呀,滿村全是近親人,再遠的兩家,依然掐得出血。年輕是年輕,也有二百年,今日去看,鄱陽湖支湖邊的小村,沒有五門、木刻、石雕的痕跡,後有冷飯咀,西有禾場山,差不多是寂寂寥寥草長鶯飛的風格。

細查全國馮家字派,五花八門,這馮家行的字派,不同於上里馮家,當然也不同於都昌以外的馮家,我倒是查出縣內萬戶鎮有個古村叫馮烈畈,確實有「良」、「承」、「家」、「訓」,應該和馮家行同派了,問幾個馮家行人,卻不知就裡。這就明顯有煙火里的故事了,白霧繚繞,一眼不見,欲查無處。沒有查到上里馮家和都昌任何其它馮家同字派,其倒是和廣東某兩地的字派同,廣東那個馮姓先祖,叫七九公,七九公第十二世起,字派是:奕、世、維、煥、緝、熙、承、乾……八十一個字,如今還有續,未來派那麼遠,前輩派不過五、六,「奕」字輩尚有健在人。前面的字派丟到哪裡去了?就說馮家行,祖字輩往上兩輩之前字派也不知迷失在何方。

早先聽得馮家行人說一支馮姓淵源,司馬遷被貶,其兩個兒子為避難,遠逃他鄉,一個改姓「同」,就是「司」加一豎;一個改姓「馮」,是「馬」加兩點。細查,山西真有同姓古村和馮姓古村,人家家譜里載着改姓那事兒。

馮家行人有這樣的傳說,方圓百十里也只聽的馮家行人這麼說,該是家族裡口口相傳的,該不是杜撰。

字派的丟失,是不是因為避難造成的?姓都改了,只求人不知其源,也就不用字派來聯繫前朝。

此馮彼馮?這個問題在瀰漫的煙霧裡。

馮東林來六都的時候,六都是個非常貧瘠的地方,不知道這個人到底用了什麼怪招,很快富甲一方,以致樹大招風,得罪道上人,惹上官司。

據傳,一開始在南康府是輕鬆贏了官司的,本來就是無中生有的事嘛,後來對頭把事兒鬧到京城,那事兒就驚險了。

官家審:人告爾出有雙馬。(馬是打江山的重器,也是有身份的人才可能有的坐騎,非常珍貴,舊時贛地幾無馬車,至於雙馬並驅的「轎車」,根本不是一個商人可以享受的。)

馮東林辯:母馬帶駒,是為雙馬。

官家審:爾可夜宿九妻?

馮東林辯:吾妻名叫崔九香,故曰「九妻」。

官家審:爾五門朝南又為哪般?(莫非想抗衡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乾清門?)

馮東林辯:五門是實,含東、西道門。

審案者不提木雕的事,當然是因為陷害者沒有藝術心,不懂得那屋裡木雕的藝術價值,也就編不出藝術品對皇家威嚴的「傷害」。

馮東林一時脫得身來,星夜趕回家鄉。

做生意賺了錢,不曾違法亂紀,做幢大屋,幾門朝南其實不礙誰的事,但人家盯上了,憑空一場又一場官司地整,弄得人心冷意灰,馮東林就開始拆屋、賣屋。

當然也不是把屋子全部拆掉,只是拆除一部分,只要不再「五門朝南」就行。屋子的結構破壞了,整個屋子的使用價值和壽命也就大打折扣。屋子是1807年造的,到1931年才徹底消失。

二十多年前,我聽得上里馮家近旁吳萬高村的一老者說,一個叫什麼壠的村,有幢棋盤屋,裡面所有木雕結構全是馮家行買去的,至時年完整無缺。那時我很愚笨,竟不知死磕到底,查那屋子的真實去處。

倒是一語點醒夢中人,我記起岳父的話:岳父祖傳的棋盤屋「務滋第」里的雕花是馮家行里買來的。難怪並不豪華的屋子裡有那麼好的木雕,這份另類奢華,就是緣自馮家行的馮東林的家業啊!

「務滋第」的雕花窗欞,真是值得好好考究的。務滋第第一任主人在馮東林故去後近百年才有機會購得閒置的雕花窗欞的,這當然是撿了個大便宜。一幢原本很普通的棋盤屋因為那十五塊雕花窗欞品味大增。藝術有自己的生命,緣分註定那些生靈要在馮家行以東數里地再現燦爛芳華,春去秋來百個來回,又遠走他方。十四塊雕花窗欞一夜消失至今已過去近三十年,雕花窗欞太多的細節我確實記不起,我只是非常自責那時何以蠢得死,不知道拍下照片,幸運的是茶廳門對面東廂房門旁的一塊窗欞雕花保存至今,月亮形的欞芯上,雕鏤着繁華的世景,雅士打馬過河上橋,聽得對岸絲竹之音,岸邊柳依依,神鳥棲高枝,畫樓上有人伸頭探看,各人自懷心思。靜靜賞那雕刻技藝的人,從那巴掌大的乾坤里可以品出許多畫面和天籟,人世間許多縱橫曲直清清楚楚地現在那裡,比夢幻實在許多。

我的沒有文化的岳父母在極其困苦的歲月里把那十四塊雕花賣給三汊港的古董商,得了四千塊錢,得錢的時候兩個老人心花怒放,沒想到就那麼十四塊木頭能值這麼多,其實如今滿世界找師傅,用那筆錢請不到人家雕出其中一塊。要是那十四塊花板還在,實在是很了不起的文物。

這大約是緣分上的事,註定有某星在大清王朝的某段時光里從鄱陽湖北岸的上空划過,之後遁入繁複的星雲里,好似消失得無影無蹤。其實那光芒燦爛還在某個地方,說不定塵埃浮動,靈性又會顯出來,看哪,看哪,車水星、扁擔星,一顆一顆亮晶晶……眨眼又沉入滄海桑田,再見其光明,又不知何年。

太史公之才不在於雕龍畫鳳,更不在賺於富可敵國之財,他所有的才能都專注於人的精神,一部《史記》被另一顆星斗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才能的根本單靠勤奮學習還是不夠的,更在於其骨血里的基因信息。

我是說,之所以會在大清王朝的僻壤里突然冒出一個馮家行來,有了「五門朝南」、「文心雕龍」的世景,此馮還是彼馮實在都有骨血里的事,用俗世里的話說,是家族(民族)精神的流傳。

一百根屋樹落磉磴不過是財富上的事,五門朝南當然還是彰顯富貴,都是雲煙過眼,並不值得去過多考究。我心心念念的是一個商人是怎樣弄出那許多木雕來的,總共該有近百快,一百塊木雕就是一百部書,呵呵,想起來還有那一百個磉磴,這是石雕藝術,雖然磉磴的雕花內容遠不能和窗欞木雕相比,但百磉不雷同,磴磴有文章。木雕、石雕,其包含的內容、體現的藝術思想是極其豐富的,總設計人馮東林對其是有宏觀把握的。總體表達什麼樣的內容,到哪裡去購買一流的材質,最難的是到哪裡去請那一流的師傅。商人自己是不會去雕刻的,但他無疑懂這個,無疑因着什麼樣的機緣接觸過、深入過木雕乃至石雕技術,知道九州地界哪裡有名師,要使用怎樣的路子才可以請得師傅來。要懂得怎樣跟師傅交流才能讓師傅明白總設計人的內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師傅故乃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家,這個全盤的設計人思路更難得,值得後人穿越着去研究的。

這個地方古往今來很有些文脈,北去不遠宋時出過滿腹經綸的明相江萬里,東去數里民國有過清官曹浩森,曹浩森的兒子曹艮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畫家、雕刻家。就說新中國,馮家行東去兩里地有過一個完全小學,後來變作高中,出了些很有才幹的教書先生,每年兩個班,百把畢業生,連年有人考上清華、北大、上海交大等名校,硬是把一所很小的農村中學弄成了全國名校。教書先生里很典型的吉孫先生,實實在在算得上是基礎物理學教育專家,他祖父就是方圓百里出名的武師馮誠清。還有個訓教先生,是吉先生的侄輩,部隊當兵出來的,從赤腳老師起步做到行內名師,也是馮家行人。

依稀記得吉孫先生的兒子小名叫小東(現在才想到這個看似流俗的名字跟其先祖的名字相關)初時只是讀了師範,眼看做了小學校的教書先生,誰知這人就還是文曲星的骨骼,幾路拳打下來,成了江西師範大學的著名教授。馮教授兩個姐姐都是縣裡非常出色的中學教師。

馮家行的名字漸漸少有人知曉,下里馮家當然還在先祖圈定的地方,根在那裡,家族的血脈就在那裡。一個小小的村,非常安靜的地方。橡木林唱着寂寞的歌,湖草在河床上瘋長,門口塘有秋冬不枯的清清水,天鵝、野鴨、江鷗在那裡安閒地游。

夜晚,橡木林的上空,能看到一顆顆流星划過。

我寫作《六都,百家卅姓不在唐》,是發現了都昌六都(鄡陽故地)地面的村莊,幾乎清一色是明初相隔不遠的年份里填入的,就是說那裡有數朝沒有人煙。寫作當時我對兩個村莊何時在六都發脈把握不准,就是上馮和下馮(馮家行),馮家行「五門朝南」的傳奇我是知道的,失去十四塊雕花窗欞的痛我卻是親身經歷的,有幾分疑心馮家行這個「馬字加兩點」的姓來得比明朝更早,那我的「不在唐」就白寫了。這次回鄉,考證得上馮也還是明朝填入,下馮是清朝的繁華,非常高興,《不在唐》算是寫過了門,還品味了馮家行的煙雲。實在得益於老友馮木旺,這個教書先生是非常博學的,早年人稱馮博士(恰才漏說了他呢),就是馮東林的八世孫。我問馮家先人何朝人,他信口答出:祖、之、良、至、誠、承、家、訓,跳起來往上算只在清!看看這個「誠」和「承」,莫訝異馮家兩輩字派同音,贛方言「承」音「繩」,「誠」還「成」,音、義皆異。

都昌六都的靈氣和藝心,是真不該漏馮家行的,我寫的時候,也總是思索那因着某種緣分尚在紅塵里的雕花窗欞如今流落在何方。 [1]

作者簡介

雪夜彭城,本名劉鳳蓀,男,江西省都昌縣人。 發表關乎鄱陽湖文化的小說、詩歌、散文200萬字以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