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雄白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五雄白珠 |
中文學名:五雄白珠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杜鵑花目 科:杜鵑花科 屬:白珠樹屬 種:五雄白珠 G. semi-infera 分布區域:錫金、不丹、緬甸以及 |
五雄白珠(學名:Gaultheria semi-infera)為杜鵑花科白珠樹屬的植物。分布在錫金、不丹、緬甸以及中國大陸的四川、雲南、西藏等地,生長於海拔2,000米至3,700米的地區,常生於疏林中及草坡,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1]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2米,稀達5米;幼枝具棕色伏生剛毛,老枝近無毛。葉橢圓形或披針狀橢圓形,厚紙質,長7-10厘米,寬2-3厘米,先端短 漸尖,具硬尖頭,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齒尖具腺體狀硬尖頭,表面亮綠色,無毛,背面特別是脈上疏被久存的剛毛,中脈在表面凹入,在背面明顯隆起,側脈4-5對,自中脈伸出,弧形上舉,網脈在兩面微可見;葉柄粗短,長2-5毫米,背面微被剛毛。
總狀花序腋生,長3.5-4.5厘米,序軸較纖細,被開展的白色極短毛,花10-18朵,在序軸上疏生;苞片三角形,長約1.5毫米,有微緣毛 ,先端急尖;花梗長2-3毫米,被微柔毛;小苞片2,對生,着生於花梗中部以上近花萼處,三角狀卵形,漸尖,被緣毛;花萼5裂,裂片 長約2毫米,長卵形,微被緣毛;花冠白色,壇狀,長約4毫米,外面無毛,口部5淺裂;雄蕊5,花絲長約2.5毫米,花葯稍長於花絲,每 藥室頂端具2長芒;花柱長約3毫米,被柔毛,子房被白色柔毛。
漿果狀蒴果近球形,藍色;種子細小,黃褐色。花期5-7月,果期8月開始。
生活型:常綠灌木;
株:高2米,稀達5米;幼枝具棕色伏生剛毛,老枝近無毛;
葉:葉橢圓形或披針狀橢圓形,厚紙質,長7-10厘米,寬2-3厘米,先端短漸尖,具硬尖頭,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齒尖具腺體狀硬尖頭,表面亮綠色,無毛,背面特別是脈上疏被久存的剛毛,中脈在表面凹入,在背面明顯隆起,側脈4-5對,自中脈伸出,弧形上舉,網脈在兩面微可見;葉柄粗短,長2-5毫米,背面微被剛毛;
花:總狀花序腋生,長3.5-4.5厘米,序軸較纖細,被開展的白色極短毛,花10-18朵,在序軸上疏生;苞片三角形,長約1.5毫米,有微緣毛,先端急尖;花梗長2-3毫米,被微柔毛;小苞片2,對生,着生於花梗中部以上近花萼處,三角狀卵形,漸尖,被緣毛;花萼5裂,裂片長約2毫米,長卵形,微被緣毛;花冠白色,壇狀,長約4毫米,外面無毛,口部5淺裂;雄蕊5,花絲長約2.5毫米,花葯稍長於花絲,每藥室頂端具2長芒;花柱長約3毫米,被柔毛,子房被白色柔毛;
果:漿果狀蒴果近球形,藍色;種子細小,黃褐色;
生態習性
產地:四川、雲南、西藏;
分布:不丹、錫金、緬甸;
生境:疏林中或草坡;
海拔:2000-3700m;
物候期:花期5-7月,果期8月開始;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000-2600(-3700)米的疏林中或草坡。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四川、雲南、西藏。不丹、錫金、緬甸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