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井河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井河鎮隸屬於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鎮域面積89.94平方千米,人口18261人(2017)。有42個村(社區),井河鎮人民政府駐玉龍街6號。該鎮海拔430米,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紅苕、蠶桑、柑桔等。[1]

建制沿革

1949年為井溪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改井河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置井河鎮,徐花鄉併入井河鎮。2019年撤銷鄭山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井河鎮管轄,井河鎮人民政府駐地由馬路北街11號遷移至玉龍街6號。

基本概況

井河鎮位於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北部,是一個農業大鎮。鎮域面積89.94平方千米,人口18261人(2017)。有42個村(社區)。該鎮海拔430米,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紅苕、蠶桑、柑桔等。

井河鎮地處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17℃,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無霜期300天以上。

交通運輸

井河鎮交通方便,花廣路井鄭路井坪路井岳路穿境而過,全鎮29個村,186個社通公路,通車裡程達68公里,16個行政村安裝了程控電話,場鎮機關及居民安裝程控電話523門,發射架兩座,覆蓋全鎮及周邊地區,廣播發射台一座,電視網絡信號村村通。興修自來水塔一座,滿足了場鎮及附近村社居民的人畜欽用水。現有二所小學,109個教學班,新建幼兒園一座,一所中學,24個教學班,有教職工209人,學生4120餘人,成教、幼教事業健康發展。建鎮來,新征土地36畝,集資建房320套,總建築面積45000平方米,興建農貿市場一個,占地10畝,攤位400個,貿易活躍,市場繁榮。建有敬老院一座,場鎮路燈齊全,警示標誌醒目。[2]

自然資源

井河鎮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鉀鹽、天然氣、膨潤土粉和豐富的頁岩。水資源十分豐富,井溪河、高橋河、交通河貫穿全鎮,流經25個村,共40多公里,七一水庫主幹渠流經18個村,總長度為29.3公里,山坪塘128口,水面174畝。旅遊資源貧乏,大嶺寨、高灘瀑布有一定的觀賞價值。陽一灘河灘豐水期有較高的遊玩價值,人力資源豐富,全鎮有勞動力20491人,外出務工人員9500人以上,鎮上有許多水利工程,堰塘眾多,漁產多。

鄭山片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以溝壑縱橫的深丘峽谷為主,平均海拔586米,耕地4913.2畝,可供開發的荒山荒坡達3000畝以上。鄭山片區山奇路險,谷幽水秀,地形複雜多樣,森林面積3萬餘畝,森林覆蓋率達50%以上,尤其是七一水庫沿岸探林覆蓋率達90%以上,屬原始態天然林,植被良好,無任何工業污染。境內山巒起伏,懸崖疊嶂,飛禽走獸,鳥語花香,水中仙島,旖旎風光,己被廣安區列為自然旅遊資源風景區。[3]

經濟發展

井河鎮井溪片區的農產品主要是糧食、油料、水果及蠶桑等,年產糧12232噸,油菜718噸,各種水果20.6噸,蠶繭41.2噸,水產品130.6噸,特色農業主要有石坪的花椒基地,馬灘的蠶桑基地1000畝,玉灘的蔬菜基地24畝,交通的臍橙基地106畝,七里的黃花梨基地2萬株,龍馬山、大嶺寨的柑桔基地,玉灘、廣福、五四的養殖基地,高橋的獺兔養殖基地,木桶、高灘的頁岩磚廠等,井河的竹子資源多,竹編業有所發展,各種竹編製品運銷全國各種。

井河鎮井溪片區在引資開發項目上,首先是政策優惠,手續簡化,征地迅捷,稅費減免,引進合川人甘老闆開辦的高灘頁岩磚廠,日產磚40000塊,產值6000元,山東孔德玉開辦的高橋獺兔養殖場,存欄獺兔2萬多隻,年純收入56萬元。已引進協議資金823萬元,實際利用資金萬元。

井河鎮鄭山片區種植業糧食生產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紅育為主,兼植美國黑李、蒼溪雪梨等優質水果10餘萬株,由於"森林衛士"效應,作物病蟲害少,生長期很少使用農藥。自然形成無公害糧食、水果、蔬菜基地。鄭山家畜牧業普遍天然放養,其肉食均為綠色食品,獨具特色。據統計,出欄肥豬12000頭,雞、鴨、鵝30萬隻,市場前景看好。[4]

鄉村文化

隨着經濟大潮對文化產業的衝擊和農村務工人員的增多,農村文化生活出現了"荒漠化"的現象。然而,筆者在廣安區井河鎮感受到,這裡的鄉村文化生活尤為絢麗多彩,以居民娛樂健身舞蹈和老鄉樂隊為代表的兩種文化現象極大地豐富了全鎮群眾的文化生活,也使該鎮的文化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居民娛樂健身舞蹈:場鎮夜晚的一道迷人風景每當夜幕隆臨時,廣安區井河鎮新建街便響起了歡快的音樂聲,居民娛樂健身舞蹈隊的隊員們又開始了她們每天例行的健身活動。前來觀看的居民擠滿了一大圈,不時有一些居民加入到健身的行列中,隨着着強烈的音樂節奏跟着隊員們學跳起來。那場面,成為了小鎮夜晚的一道靚麗風景。

據健身舞蹈隊組織者、井河街道居委唐素清介紹,在舞蹈隊沒成立前,居民們晚上要麼呆在家裡看看電視,聚在一起聊聊天或者打打牌什麼的,生活顯得異常單調。2004年7月,愛好文藝的唐素清在廣安城裡看到洪洲大道及愛眾廣場跳起居民健身舞蹈後,也萌發了在井河街道組織成立一支健身舞蹈隊的想法。回到鎮上後,唐素清向鎮黨委政府匯報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主要領導的鼓勵與支持,政府還出資1200元幫助購買了影碟機、音響等設備,並在新建街專門為健身舞蹈隊提供了一塊寬達200多平方米的場地。街道支部委員游明光將家裡的電視機每晚無償地提供給健身舞蹈隊使用。

居民娛樂健身舞蹈的成立給小鎮的夜生活帶來了生機與活力,每晚前來參加的場鎮居民達100餘人。為讓隊員們及時學跳到新的舞蹈,"教練"唐素清堅持自己先從電視裡學會跳新的舞蹈,然後再帶領隊員們一起跳。據了解,健身舞蹈隊員每半個月就可學到一支新的舞蹈,截止目前,隊員們已能跳50多支舞曲了。

健身舞蹈在豐富小鎮文化生活的同時,也讓居民們從中受益匪淺。場鎮居民黃建容以前常愛在晚上出去打小麻將,身體又患上了病。動手術後,醫生囑咐她要加強戶外鍛煉,黃建容就加入到了健身舞蹈隊中。從那以後,她晚上再也沒有坐到牌桌前,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她的身體變好了,心情也變得越來越高興了!62歲的場鎮居民黎玉安患有高血壓、骨質增生等多種疾病,自2004年參加健身舞蹈以來,健身舞蹈成了她治癒疾病的一劑良藥。現在她血壓降低了,走起路來身體也顯得格外輕鬆。如今黎玉安逢人便說,健身舞蹈讓自己際更寬了,心談心的人更多了,晚年生活過得更加充實了。

在健身舞蹈隊,不光有中年人、老年人,還有很多10歲左右的小朋友。井河小學五年級學生李軍紅天天晚上都要按時參加健身舞蹈,說到給自己帶來的好處,小軍紅不無高興地說,健身舞蹈不僅增強了自己的體質,還使自己有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據了解,自2004年參加該項活動以來,小軍紅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全校區同年級第一名。

老鄉樂隊:一支為老鄉義務演出的文藝隊伍

於2010年5月22日成立的老鄉樂隊共7名隊員,他們都是來自井河小學熱愛音樂的教師。"我們假期多,大家便想到,何不利用假期為鄉親們義務演出文藝節目,一來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同時也可給自己一個鍛煉和施展才華的機會!"談到當初成立樂隊的初衷,倡議者王建華這樣說道。他還告訴筆者,之所以取名"老鄉樂隊",是因為樂隊是為廣大鄉親服務的,這個名字既讓人感到親切,又有鄉土味道。

樂隊成立了,樂器從何而來?隊員們除從自己家裡拿來了平常使用的樂器外,每人還自掏腰包1500元,湊齊10500元購回了電子琴、架子鼓、小提琴、銅號及音響等。據了解,樂隊的7名隊員人人都是多面手,大家基本上都能熟練作鍵盤、擊鼓及吹奏管弦等,很多時候,隊員剛唱罷一首歌,又當起了音響師,剛跳完舞蹈,又坐到了電子琴前……隊員們相互之間協調配合,整個樂隊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老鄉樂隊的首場演出是在成立之後的第六天。樂隊特意挑了一個逢場天,在小鎮最繁華、地勢最開闊的新建街搭起了簡易的表演舞台,擺上了樂隊的全部"家當"。當主持人黎仁禮那富有磁的聲音在台上響起,表演的地方便被鄉親們里三層外三層地圍了個水泄不通。熱烈的氣氛的如潮的掌聲深深地打動了老鄉樂隊每個隊員的心靈,他們傾情投入到表演中,將一首首優美的旋律、一個個精彩的舞蹈、一段段捧腹的小品奉獻給了鄉親們。被深深陶醉的鄉親們激情高漲,他們用嗓子和掌聲表達着自己樸實而熱烈的情感,紛紛要求樂隊再多表演幾個節目,使原計劃只演出一個小時的節目不得不延長到一個半小時以上。

老鄉樂隊為群眾義務演出的消息傳出後,鄉親們提出能否深入農家院壩為村民們送上精彩的文藝節目。隊員們努力滿足鄉親們的願望,將一道道豐盛的文化大餐送到了鄉親們的身邊。

聯戶連片整體改造場鎮棚戶區

2010年5月16日,廣安區井河鎮井溪寺社區老街的居民正在主動拆除房子。居民周業佳臉上笑容滿面,"政府巴心巴腸為我們老百姓着想,引來業主為我們集中建新房子,我們核算了一下,划得來,所以我們主動拆除舊房子。"

井溪寺社區老街共有40戶居民,房子大多是60年代修建的穿斗結構的房子,由於年久失修,大多破爛不堪。居民有改造的欲望,但沒有人承頭,政府也努力過無功而返。城鄉環境整治啟動,老街已成了不和諧的場所,井河鎮黨政一般人決定把老街改造作為民生工程來抓,專門派出一名副科級領導部脫產負責老街改造工作。制定了多個方案進行比選,並召開由40戶居民參加的聽證會廣泛徵求意見,然後決定採取聯戶連片的模式,整體改造場鎮棚戶區。為居民精心挑選真正有實力的業主進行開發。"這種引進業主與集鎮居民共同參與的模式,解決了集鎮建設啟動階段拆遷安置難和群眾單家獨戶改造難題及政府資金短缺難題。"井河鎮黨委書記李章國說。

據了解,改造業主將投入1800萬元,改造6000平方米的面積,開發25000平方米的面積。預計改造6月將全面動工。"目前,我們還投入25萬元啟動了場鎮人行道、綠化帶改造工程,為擴大城市面積,引導曬龍一社270個社員投資30萬元修建了一座長40米,寬8米的大橋。"李章國說。[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