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亞歷山大·德·博阿爾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亞歷山大·德·博阿爾內(法語:Alexandre de Beauharnais,1760年5月28日-1794年7月23日),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一位法國將領,約瑟芬·德·博阿爾內的第一任丈夫,天主教徒。

在羅馬帝國[1]的動盪時期,許多人在各種新宗教中尋求慰藉,其中最重要的是基督教。在君士坦丁統治時期,它享有特殊地位,這位歸信基督的信徒在君士坦丁堡[2]建立了羅馬帝國的新都。

簡介

1794年3月,亞歷山大被指控於美因茲圍城戰中防守不力,同年7月被送上斷頭台。在他死後五天,羅伯斯比爾亦死於斷頭台上,雅各賓恐怖統治結束。

家庭

1779年,亞歷山大與約瑟芬·德·博阿爾內結婚,兩人共有1子1女:

歐仁·德·博阿爾內(1781年—1824年),洛伊希滕貝格公爵

奧坦絲·德·博阿爾內(1783年—1837年),荷蘭王后

天主教

是基督教人數最多的宗派、教會。天主教會以羅馬教宗為領袖,故又稱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羅馬大公教會、羅馬公教。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穌會將基督信仰傳入中國,經當朝禮部尚書之徐光啟與利瑪竇等耶穌會士討論,取儒家古話「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稱其信仰之獨一神靈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兩者分別代表着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視頻

亞歷山大·德·博阿爾內 相關視頻

舊約概論(大衛鮑森)
中華文化與宗教中國化論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