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亞婆井前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亞婆井前地
圖片來自旅行網圖片

亞婆井前地,亞婆或阿婆意即老婆婆,由於粵語的「亞」和「阿」乃同音字,因此很多粵語命名之地名經常出現「亞」與「阿」互換字的情況。澳門官方使用的名稱為亞婆井前地。「亞婆」意即老婆婆。傳說明朝一位婆婆在此地築水池貯山泉方便居民汲取飲用,故人稱呼水池為亞婆井,葡文意思是「山泉」。

所在位置

亞婆井前地(Largo do Lilau),是位於澳門西望洋山北面的廣場。由於亞婆井前地及周圍古舊建築,故被列為澳門建築、歷史和文化文物區。

原來的亞婆井水泉仍然存在,正確位置是亞婆井斜巷盡頭的高地上,而不是位於亞婆井前地。

離開港務局大樓沿媽閣街前行,看到街邊有一小廣場,兩株百年大榕樹綠色樹冠覆蓋整個廣場,周圍建有帶有南歐風韻的葡萄牙民居和具有裝飾藝術風格的公寓式住宅,這就是亞婆井前地。葡萄牙民居紅瓦坡頂,白色外牆,襯托綠色百葉窗;公寓式住宅平屋頂,黃色牆面,白色裝飾線條。[1]

名稱來源

亞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lilau),這裡以前是澳門主要的水源,又靠近內港,是葡人在澳門最早的聚居點之一。澳門葡人民謠說︰喝了亞婆井水,忘不掉澳門;要麼在澳門成家,要麼遠別重來。

歷史傳說

傳說明朝一位婆婆在此地築水池貯山泉方便居民汲取飲用,故人稱呼水池為。亞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由此可知,此地昔日為澳門水池之一。有井就有人住,澳門早期的葡萄牙人便聚居此處,故為最古老的住宅區之一。澳門昔日的葡萄牙人有民謠說:「喝過亞婆井水,忘不掉澳門;要麼在澳門成家,要麼遠別重來。」

民居布局

葡萄牙民居式建築順山勢而建,建築較為低矮;白色的外牆,襯托綠色的百葉窗,紅瓦坡的屋頂。據隨行的人介紹說,亞婆井前地7、9、21號為葡人公寓式住宅,屬裝飾藝術風格,建造於20世紀初。7、9號每幢占地約300平方米,為兩層建築,高約10米。21號占地約460平方米,為三層建築,高約13米。平面基本為長方形,建築立面有裝飾藝術風格的裝飾線條,入口結合地形,外牆表面以黃色粉刷,白色裝飾線條,屋頂形式為平屋頂,結構為磚牆與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澳門政府為保留該區的歷史色彩,當中兩株百年老榕樹仍得以保留。

澳葡政府為保存此區的文化特色,進行了一系列重修工程,亞婆井前地內的兩株百年老榕樹得以保留,增設古典路燈和將石子路面改鋪大理石等。1996年1月重修工程竣工,亞婆井前地及附近建築的歐陸風情得以留下。

2005年開始,隨澳門歷史城區之一部份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開放時間

全日開放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