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舉辦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

舉辦時間: 2019年5月15日 至 5月22日

舉辦地點: 中國北京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是繼博鰲亞洲論壇之後,中國主要面向亞洲搭建的又一重要對話合作機制。

2019年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開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並發表主旨演講 ;5月15日晚,亞洲文化嘉年華在北京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並發表致辭。

此次亞洲文明對話大會,聚焦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的主題,旨在傳承弘揚亞洲和世界各國璀璨輝煌的文明成果,搭建文明互學互鑒、共同發展的平台,增強亞洲文化自信,促進亞洲協作互信,凝聚亞洲發展共識,激發亞洲創新活力,為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精神支撐。[1]

會議背景

2015年3月28日,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在海南省博鰲開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發表主旨演講時說:中方倡議召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加強青少年、民間團體、地方和媒體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庫交流合作網絡,讓亞洲人民享受更富內涵的精神生活,讓地區發展合作更加活力四射。

會議準備

信息發布

2019年4月2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官方網站和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標誌(Logo)發布。

2019年5月9日,中宣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主任徐麟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於5月15日在北京開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大會開幕式、發表主旨演講,並出席有關活動。柬埔寨、希臘、新加坡、斯里蘭卡、亞美尼亞等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蒙古國領導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負責人將出席大會,亞洲47個國家以及域外其他國家的代表將參加相關活動。

2019年5月13日至16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新聞中心運行。

志願服務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共招募3700名志願者,其中2700名為參加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志願服務的"老志願者",1000名為專項招募的亞洲文化嘉年華及巡遊、美食節活動志願者。志願者們在281個崗位上提供志願服務,服務內容涉及會務、禮賓、翻譯、新聞宣傳、交通保障、治安保障和活動保障七大類。服務地點主要為國家會議中心、國家體育場、全國農業展覽館、奧林匹克中心區等七大區域。

會議成果

成果綜述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廣泛凝聚各方共識基礎上,發布會議共識文件。同時,參加大會的中外機構簽署一系列多邊、雙邊倡議和協議,發布一批重大項目成果和研究報告,形成了一批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務實舉措和合作成果,共4大類26項。

一是發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2019北京共識》。與會代表們一致認為,亞洲先輩們共同創造了璀璨的文明成果,亞洲人民應當樹立起高度的文明自信,努力續寫亞洲文明新的輝煌。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為促進亞洲乃至世界各國文明加強平等對話、交流互鑒、共同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新平台。不同文明之間應當相互尊重、包容互鑒,以多樣共存超越文明優越,以和諧共生超越文明衝突,以交融共享超越文明隔閡,以繁榮共進超越文明固化。亞洲和國際社會應以本次大會為新的起點,開展更廣泛、更深入的文明對話和文化交流合作,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社會、民意基礎。

二是發起多邊、雙邊合作倡議。中國將聯合亞洲國家開展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實施亞洲經典著作互譯計劃、亞洲影視交流合作計劃和亞洲旅遊促進計劃。中國社科院會同有關國家智庫推動"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智庫夥伴關係"計劃。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發起"增強年輕一代可持續發展意識的行動倡議",共同打造"文化包容性國民教育基地"。廣州市與亞洲各國駐穗領館共同發起成立共建亞洲美食節主賓國聯動機制,共同發布成立"亞洲美食文化產業發展戰略聯盟"倡議。

三是簽署多邊、雙邊合作文件。中國教育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簽署《絲綢之路青年學者資助計劃信託基金協議》。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與亞洲太平洋廣播聯盟、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和阿根廷共和國聯邦公共傳媒管理總局,分別簽署《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與亞洲太平洋廣播聯盟合作框架協議》《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與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關於電視和網絡視聽內容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與阿根廷共和國聯邦公共傳媒管理總局影視節目互播授權合作協議》。中國社科院與相關合作方簽署《亞洲文明交流互鑒建設智庫夥伴關係》意向書。成都市與"一帶一路"東南亞非政府組織聯盟等簽署《亞洲美食文化聯盟戰略合作協議》。

四是發布項目成果和研究報告。中國外文局發布《中國關鍵詞:治國理政篇》多語種版、《亞洲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評估報告》(中英文)和《亞洲主要文明相互認知度調查報告》。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亞洲旅遊合作發展報告》。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亞洲網絡視聽傳播政策對話與合作成果發布會"配套活動成果;舉行中外合拍成果發布儀式,共發布20部中外合拍的紀錄片、電視劇和動畫片。中國社科院發布《"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挑戰與未來--中外聯合研究報告(英文版)》新書,發布《亞洲文明互鑒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研究報告。中國社科院會同有關國家智庫開展首批多邊聯合研究項目,包括亞洲文明互鑒、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一帶一路"與亞洲文明共同體建設等課題研究。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教育、文化、科技等領域的合作研究項目。

主要亮點

第一,緊扣大會主題、回應"時代之問"。此次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主題是"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大會緊緊圍繞這個主題,順應當前合作發展大勢,承載各國人民對文明交流的願望,就亞洲文明多樣性和各文明之間交流互鑒進行深入研討,以進一步探尋文明交流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意義和重要作用,進一步架構溝通各國人民民心相通的橋樑。

第二,體現兼收並蓄、共同進步的文明理念。大會立足亞洲、面向世界,覆蓋了亞洲的各個國家,又向世界各文明開放。這次大會邀請亞洲47個國家的代表與會,實現了對亞洲國家的全覆蓋,這些代表既有來自文學、藝術、影視、文物等各個領域有影響的名家學者,還有包括智庫、媒體、青年等不同界別的代表參會。大會還邀請了域外其他國家的代表參會,為不同文明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借鑑、共同進步搭建了一個平台。

第三,展現豐富多彩、和諧相處的文明多樣性。大會包括開幕式、平行分論壇、亞洲文化嘉年華、亞洲文明周活動這四大板塊,涉及到相關的活動將達110多項,充分展示亞洲文明的多彩魅力和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充分展示亞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交流交融。

第四,突出公眾廣泛參與的辦會原則。始終堅持惠民導向,注重吸引公眾更多參與,努力增強公眾的參與感、體驗感、獲得感和幸福感。亞洲文化嘉年華和亞洲文明周系列活動推出多場公益講座、廣場演出和低票價的展演展覽、電影場次,以滿足公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