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亞洲犀角雕葡萄紋沒奈何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亞洲犀角雕葡萄紋沒奈何杯該杯用亞洲犀角雕成。亞洲犀角的纖維相對比較粗,表皮和內肉的纖維與甘蔗的線條狀纖維相似,角的基底或橫切面亦類似甘蔗的斷口。有無數的粗點粒,俗稱「魚子紋」,古稱「粟紋」。角質較柔韌,有較濃的腥臭犀角味。亞洲犀鼻上只長一獨角,最長也僅三十餘厘米,產於 印度;產於泰國、緬甸、越南一帶的犀角長度次之;產於印尼、婆羅洲的犀角長度最短。亞洲犀角杯之珍貴除了原料稀少外,還因為原料中含指甲質及碳酸鈣、磷酸鈣等成份,可以解人髒毒、尿毒、暑毒、大熱症等,更能強心定驚,將水或酒置於杯中,杯子會分解出犀角的有效成份,飲用後能強壯身體[1]

[]

基本內容

【年代】明

【名稱】亞洲犀角雕葡萄紋沒奈何杯

【簡介】高21厘米,口徑17.7厘米

沒奈何是酒杯的一種形式,利用犀角前部尖端製成,底部尖而不能放下,酒入杯中只能一飲而盡,故謂之「沒奈何」。

該杯色棕褐,細潤瑩澤有柔和感,採用鏤雕和浮雕相結合的技法。葡萄葉相疊成橢圓形的葵花式口,杯身飾有葡萄、石榴、桃子、枇杷等,碩果纍纍,須藤縈繞,枝繁葉茂,生氣勃勃。杯下部的握柄由葡萄珠組成,寓意「多子多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