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亞洲角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亞洲角龍是一種恐龍。(學名Asiaceratops)是角龍下目恐龍的一個屬,生存於上白堊紀。它的化石發現於中國蒙古及烏茲別克。模式種是「A. salsopaludalis」,在1989年由Nessov與Kaznyshkina正式命名。第二個種稱為「A. sulcidens」,也被認為屬於亞洲角龍。

亞洲角龍出現在白堊世的晚期,同樣也屬於脊索動物。這種恐龍距離現在大概有1億年的歷史,並且在當時的年代非常的繁盛。在所有的恐龍面臨滅絕時,那麼亞洲恐龍屬於最後一類。因為這種恐龍的生命力非常的頑強,所以才能夠堅持到最後。

恐龍是中生代時期[1](2.3億年前)的一類爬行動物,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恐龍骨架因為其體型極其巨大或小巧、構造奇妙,已成為全球各地博物館的主要展覽品,恐龍開始被世人所知[2]

外形特徵

亞洲角龍的臀部有些像類,並且在脖子上面長了一塊骨板,被叫做」頸盾」,在頸盾上有角,並且都是形態不一的,有的恐龍會長兩隻,有的恐龍會長三隻角。而這些角就是亞洲角龍的武器,如果遇到敵人的攻擊,那麼會用角去頂。

亞洲角龍嘴巴長得非常奇特,有些像鸚鵡。如果是在挖掘植物的時候會非常的方便,所以這種恐龍不僅僅屬於食肉性,同時也會吃植物。亞洲角龍大多生活在亞洲地區,最後又遷徙來到了北美地區。

亞洲角龍的進化

亞洲角龍屬於鳥臀目,在一年前可以說這種恐龍屬於一種新型品種。這種恐龍的身材比較矮小,但是也能夠達到1.8米。繁衍的速度比較快,在雌雄交配之後幾個月就能夠產下恐龍蛋,並且進行孵化。

但是在後期,這種恐龍從身材嬌小一下子就變成了體型龐大。可能是由於飲食的原因,讓這些恐龍出現了一定的進化。並且亞洲角龍的數量漸漸增多時,其活動的範圍也出現了變化。亞洲角龍在吃植物的時候會比較小心,將一些植物切成片之後才能夠進食。

亞洲角龍大多以群居為主,會與自己的同伴成群結隊的在一起生活。與同伴們一起覓食並且去尋找自己的棲息處。其實到目前為止,關於亞洲角龍的資料並不是很多。因為距離現在比較遠,所以很難去求證一些事實,並且化石的數量也非常少。目前科學家僅僅能確定的亞洲角龍大概有幾十種。

視頻

亞洲角龍 相關視頻

亞洲首隻角龍化石骨架亮相諸城恐龍博物館
中國專家發現白堊紀之後的恐龍化石,恐龍有可能是在南方滅絕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