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斯坦利·愛丁頓
亞瑟·斯坦利·愛丁頓(Arthur Stanley Eddington,1882年12月28日—1944年11月22日),英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第一位用英語宣講相對論的科學家,自然界密實物體的發光強度極限被命名為「愛丁頓極限」。1919年寫了「重力的相對理論報導」,第一次向英語世界介紹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理論。著作有《恆星和原子》、《恆星內部結構》、《基本理論》、《科學和未知世界》、《膨脹着的宇宙:天文學的重要數據》、《質子和電子的相對論》、《物理世界的性質》、《科學的新道路》等等。亞瑟·斯坦利·愛丁頓出生於英格蘭肯達爾一個貴格會家庭,父親是一個中學校長,死於1884年席捲英格蘭的傷寒大流行,他的母親獨立承擔撫養他們姐弟倆的責任。愛丁頓幼年是在家中隨母親學習。1893年他進入布里麥倫學校,他顯示出在數學和英國文學方面的天賦。1898年他獲得60英鎊的獎學金,因此得以進入曼徹斯特的歐文斯學院(後改組成如今的曼徹斯特大學)學習物理學,1902年以優異成績獲得科學學士學位。 因為突出的成績,獲得劍橋大學三一學院75英鎊的獎學金,1905年獲三一學院碩士學位,進入卡文迪許實驗室研究熱輻射。 1905年他到格林威治天文台工作,分析小行星愛神星的視差,他發現了一種基於背景兩顆星星的位移進行統計的方法,因此於1907年獲得史密斯獎。這個獎項使他獲得劍橋大學的研究員資格。1912年達爾文的兒子,劍橋大學的終身教授去世,愛丁頓被推薦接替他的職位。1913年初,愛丁頓被任命為劍橋大學天文學和實驗物理學終身教授。1914年被任命為劍橋大學天文台台長,不久就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被要求服兵役,但由於他信仰貴格會,同時又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他拒絕服兵役,他的同事以他在科學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為由,成功地要求政府免除了他的兵役。 一戰過後,愛丁頓率領一個觀測隊到西非普林西比島觀測1919年5月29日的日全食,拍攝日全食時太陽附近的星星位置,根據廣義相對論理論,太陽的重力會使光線彎曲,太陽附近的星星視位置會變化。愛丁頓的觀測證實了愛因斯坦的理論,立即被全世界的媒體報道。當時有一個傳說:有記者問愛丁頓說是否全世界只有三個人真正懂得相對論,愛丁頓回答「誰是第三個人?」 但現在的歷史學家研究認為,當時愛丁頓的數據並不準確,可是歪打正着地宣布了相對論理論的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