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亞細亞的孤兒(胡續冬詩歌)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亞細亞的孤兒》是詩人胡續冬創作的詩歌。

作品原文

亞細亞的孤兒

——為馬驊而作


太平洋大廈的第十三層,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


他把羊群趕進電腦,獨自

坐在鼠標上數星星。


星星啊星星真美麗,

明天的早餐在CEO那裡。


他左手擤了擤小癩子鼻涕,

右手撩開髒兮兮的顯示屏


偷看大人們的小秘密。

那個着了涼的光屁股阿姨


一個噴嚏就把他打了出來,

讓他去網上鄰居找親戚。


親戚們正在瓜分他的羊:

有的把羊頭和狗肉鏈接到一起,


有的正用dreamweaver加工羊皮。

沒有人理會他。沒有人誇獎


他小眼睛的水靈和

青蛙T恤上的蔥心綠。


他只有開動羅大佑的掃描儀

把頑皮的幽靈存進服務器,讓這


IT世界的未來主人翁

在通往天國的光纜上飄來飄去。


而在太平洋,亞細亞的孤兒

仍在中央空調的風中哭泣。


8.4

作者簡介

胡續冬,詩人、學者、隨筆作家。本名胡旭東,江湖人稱鬍子,1974年生於重慶。1991-2002年間求學於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2000-2003年創辦了北大新青年網站,2003-2005年赴巴西執教,現為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巴西文化中心副主任。長期為《新京報》、《第一財經日報》等報刊撰寫專欄和文化時評,隨筆結集有《浮生胡言》、《去他的巴西》。曾在CETV-1和CCTV-6主持談話節目。

胡續東的詩歌風格:詩歌既是個人對世界的隱秘、特殊的認識,同時又是對這種認識本身的偏移:詞語的活力、想象的熱情將篡改部分現實。而當一種綜合性的詩藝最終形成,另一個世界和我們全部的生活必定會在詩歌中相互虛構不已。[1]

胡續冬詩歌給人最直觀的感覺,就是充滿了遊戲化與狂歡性的語言表述。與其說他是在以文學的方式進行意義表達,還不如說他是在搞一場徹底的語言實驗,在創作的實踐中探究詩歌中的語言到底可以放縱到什麼地步。當然,語言的戲謔與狂歡化的表達一旦失去了意義的指向,那麼所剩下的就會僅僅只是一堆毫無價值的文字符號,而在胡續冬遊戲化的表達之下有着鮮明的價值判斷與精神訴求。胡續冬強調在時代變化的情況下,詩歌應該主動採取一些策略以跟上傳播和流通模式的發展變化,改變詩歌讀者銳減的問題。他認為應該「從詩歌自身的組織調度、呈現方式等角度入手,調整詩歌與公共的關係。」

這種調整在胡續冬的詩歌當中就體現在他改變了詩歌板起面孔、故作高雅拒絕閱讀的姿態,他從最基本的語言方式入手,放棄了過於正經的所謂「雅」,採用富含時尚與流行元素的「俗」。這種改變使詩歌有了實現從漂浮的空中回到大地的可能,也使詩歌獲得了蓬勃的生命力。[2]

在胡續冬的詩歌當中,充斥着大量的世俗生活的事物與情趣。如在《去老邱家看老鷹樂隊的VCD》當中,他這樣寫道:「如在東門外一帶,在小腳偵緝隊的旱煙袋/把一段廊橋遺夢燒完之前,羊肉串攤上/形而上學的迷霧使得騎往加州旅館的單車/險些誤入塔里木。[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