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棒錘角葉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亞美棒錘角葉蜂 學名:Clavellaria amerinae L. 類屬:膜翅目葉蜂科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7-23毫米,黑色;前胸背板有窄後緣或無窄後緣,上唇、唇基和唇基上區、翅基片、足轉節、脛節、跗節、腹部背板1窄後緣、2-3側斑、4以下寬後緣,腹板均為淡黃色或黃白色,上顎紅褐色,翅透明,前翅C脈、1M室具隱約的淡黃斑,翅脈黃褐色。眼後頭擴大,唇基具深凹陷,上唇前端寬、逐漸向基部變窄、邊緣呈楞狀隆起,從側單眼至觸角基部具兩條半圓形縱隆起線、中單眼在凹陷圓盆中。單眼後區平坦、寬略大於長。頭、胸被長白毛。身體具細小刻點。體長13-21毫米,體黑色,體型較雌體細小;上唇、唇基、唇基上區、觸角、足脛節、跗節、腹部背板1-7節側緣、8節後緣、腹板黃褐色,上顎端部黑褐色,複眼后角小斑暗褐色。全身被白色長毛。 [1]
卵:翠綠色,腎形。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40-45毫米,淡綠或灰綠色,體表有橫皺,被白色臘粉。頭部灰綠色,單眼區黑色,氣門黑色。
蛹:繭深褐色,絲質;蛹黃白色。
發生規律
一年1代,以預蛹越冬,翌年4月末至5月初化蛹,5月上旬出現成蟲,5月中旬為成蟲盛期;卵產在葉緣上、下表皮間,每塊1-5粒,5月中旬開始孵化,下旬為孵化盛期,6月末至7月初幼蟲老熟,陸續下樹,在干基部或附近土塊、石縫、枯枝落葉層中吐絲結繭越冬。[2]
分布與危害
危害柳屬、楊屬植物。
防治方法
1、危害較輕,數量較少時,可人工摘處蟲癭, 2、危害植物數量較多,危害較重時,選藥時優先選用帶內吸性的農藥進行防治。如 防治時用45%丙溴辛硫磷(國光依它)1000倍液或國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樂克(5.7%甲維鹽)2000倍混合液(或添加斃克10%吡蟲啉1000倍混合液),40%啶蟲.毒(必治)1500-2000倍液重點噴蟲危害部位進行防治,可連用1-2次,間隔7-10天。
參考文獻
- ↑ 錘角葉蜂科知識號
-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發現中國未記錄的4種昆蟲中國新聞網 青海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