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亞馬遜鸚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亞馬遜鸚鵡

亞馬遜鸚鵡(學名:Amazona)外表帥氣。該屬鸚鵡的羽毛大部分為綠色,眼睛虹膜桔色。黃色分布在頭冠、眼喙之間和大腿處,

眼睛周圍偶爾也可見。頭頂的黃色也叫做「帽」。在翅膀的轉折處有少許紅色點綴,羽毛邊緣呈黃綠色。它們的翅膀很引人入勝,

主飛羽是紫光藍色,次飛羽是紫光藍色並分布在羽瓣和翼端。體長34厘米到45厘米不等。身體為綠色,

顏色有帶藍的深綠色至偏黃的綠色都有,頭部羽毛顏色各異,可鑑別其品種。

大多數作為寵物飼養的品種有綠色的羽毛和深色的喙部。亞馬遜鸚鵡分布在中美洲、南美洲和墨西哥的一些地區。

中文學名亞馬遜鸚鵡

拉丁學名Amazona

別 名亞馬孫鸚鵡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綱鳥綱

亞 綱今鳥亞綱目鸚形目科鸚鵡科屬亞馬遜鸚鵡屬種34種

亞 種55亞種命名者及年代Lesson, 1830外文名Amazon parrot

外形特徵

亞馬遜鸚鵡的羽毛大部分是綠色的。眼睛虹膜桔色。黃色分布在它們的頭冠、眼喙之間和大腿處,眼睛周圍偶爾也可見。

頭頂的黃色也叫做「帽」。在翅膀的轉折處有少許紅色點綴,羽毛邊緣呈黃綠色。主飛羽是紫光藍色,

次飛羽是紫光藍色分布在羽瓣和翼端。身體為綠色,顏色有帶藍的深綠色至偏黃的綠色都有,頭部羽毛顏色各異,可鑑別其品種。

亞馬遜鸚鵡產地以中南美洲為主,體型大小差異頗大,大者如帝王亞馬遜鸚鵡約33~45厘米,小如白帽亞馬遜約22~25厘米。

就中國市場亞馬遜寵物鳥大黃帽亞馬遜,黃領帽亞馬遜,藍帽亞馬遜,紫帽亞馬遜,紅帽亞馬遜,小黃帽亞馬遜,

美麗亞馬遜亞馬遜,白帽亞馬遜來看,美麗亞馬遜體格最大,約40~50厘米,大黃帽、黃領帽體型其次,

約35~40厘米,藍帽約36~38厘米(黃翼藍帽比一般藍帽大格),紫帽、紅帽約33~35厘米,白帽只有約23~25厘米。

棲息環境

亞馬遜鸚鵡生活在亞馬遜河流域的中型鸚鵡,主要棲息於低地的林區、高度600~2200米的山區,也喜歡活動在松樹林區或橡樹。

它們通常成對活動,有時候會聚集高達300隻左右,以數百隻的數量聚集在棲息的樹木休息,整群聚集飛行的時候相當嘈吵。

也有遷移的習性。遷移的地點則視食物充足與否來決定。

野外飲食,最喜食無花果、其次是漿果、堅果、花朵、種子、水果和花穗樹頂的嫩芽,

也會在香蕉林或玉米田等農作物中覓食,造成農業損失,農人也常射殺它們。

生活習性

亞馬遜鸚鵡食物有 水果、殼類種子、向日葵、綠色食物等。它們需要一種富含天然胡蘿蔔素的飲食。

建議為它們提供天然和新鮮的食物。 根蔬菜例如胡蘿蔔,甜菜和蕃薯是對日常飲食的重要附加。

不能以加工過的合成糧作為亞馬遜鸚鵡的主要食物。 因合成糧不包含新鮮的食物里含有的

植物營養素(phytonutrients)。 此外, 剛發芽的種子和穀類也是個很好的選擇。

亞馬遜鸚鵡通常非常嘈吵,特別在早上及黃昏時分。可以很快習慣新鳥主。體質犟壯;破壞性犟,喜歡啃咬物件,因此需要新鮮樹枝供啃咬,

喜歡沐浴或噴霧方式的沐浴、興奮時會豎起頸背部份羽毛,只在繁殖期以外才可與其他品種的亞馬遜鸚鵡和平共處。

亞馬遜鸚鵡之所以備受愛鳥人士喜歡,是極有原因的。美麗、聰明、善解人意、長壽、品種多樣化、出人意表的性格,

都是受人寵幸的原因。根據記載,亞馬遜鸚鵡首先由基斯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在1492年由南美洲引入歐洲。

往後一直受寵愛,亦引起歐美繁殖專家、獸醫、雀鳥學家的莫大興趣。世界各地有很多繁殖場投資科研,繁殖和嘗試令其變種(mutation)。

在亞馬遜鸚鵡中,說話能力強者為大黃帽、黃領帽及藍帽這3種。紅帽說話能力不佳,但智商並不差,模仿口哨聲能力強,

橙翅、小黃帽說話能力普通,美麗亞馬遜鸚鵡體格很大,但不會說話,叫聲頗大。人工飼養者不多。對於亞馬遜鸚鵡說話

能力的認定並不在於智商,而是音域的屬性是否接近人類,,紅帽比藍帽學習能力強,但發出的聲音就不像人語,

吹口哨功夫一流。藍帽聲音細緻,說話聲像小孩,常常自己碎碎念,學人語,不愛大叫。所以鳥友在選定亞馬遜鸚鵡為寵物鳥時,

如果喜歡會說話的請選大黃帽、黃領帽及藍帽,喜歡吹口哨的是紅帽(但較為吵雜),體型大如葵花鸚鵡為美麗亞馬遜鸚鵡,

學習能力較差,適合觀賞,小黃帽能力一般,白帽體型小,說話能力不佳,在帽科寵物鳥市場並不起眼。

亞馬遜鸚鵡的美麗和尊貴,具備所有鸚鵡的優點,亞馬遜鸚鵡可活至80歲,人工飼養的它是可以伴老或和孩子一起成長的。

亞馬遜鸚鵡最喜歡模仿小孩子和女人聲音,因為他們的音階較高(Higher Resonance),往往由女士或孩子餵養,學人語則更快,更清楚。

分布範圍

亞馬遜鸚鵡分布在中美洲、南美洲、和墨西哥的一些地區,寄居地覆蓋南北美至北墨西哥

繁殖方式

亞馬遜鸚鵡在樹洞裡築巢。在繁殖季時,一天也許會交配好幾次。一旦到達生理成熟階段會變得很難預測和相當具攻擊性,

尤其當它踏入繁殖期間。它們甚至會因妒忌和占有欲而攻擊它們最愛護的人。 每年這期間最好把它留在籠中,減少它們嚴重傷他人的機會。

每年從3月到9月之間,為期半年為亞馬遜鸚鵡的繁殖季。在進入繁殖期的鸚鵡應該供給高動物性蛋白質食糧、提高鈣質含量。

繁殖期的亞馬遜鸚鵡會變得非常吵雜,雄鳥也會帶有強烈的攻擊性,有些手養配對成功的亞馬遜鸚鵡甚至連飼主也攻擊,

雄鳥會向雌鳥展現他的雄性氣概,此時如果雌鳥答應了雄鳥的求愛,則會放低身體成蹲壯,等待雄鳥進一步的動作.

在雛鳥順利出殼以後,如果是讓親鳥自行撫養長大的幼鳥,在羽毛漸豐之後,因為雄鳥會對幼鳥發動攻擊,

有許多兩三個月左右未取出的幼鳥,在遭受親鳥攻擊後造成受傷而死亡或是殘疾,所以建議大約孵化後的21天左右,

待幼鳥吸取足夠免疫力後取出幼雛手養,如非親鳥棄養不宜太早取出,以免因為飼養難度過高造成幼雛死亡。[1]

參考資料

  1. 亞馬遜鸚鵡,搜狗, 201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