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德拉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亞歷山德拉宮 |
---|
亞歷山德拉宮(英語:Alexandra Palace)最初的設計方案誕生於1858年,1865年開始興建,1873年落成,歷史悠久。建築物最初設計時,曾被命名為「人民宮」,不過,在1862年威爾士親王愛德華和一位丹麥公主訂婚後,這裡便作為紀念地,取名「亞歷山德拉公園」和「亞歷山德拉宮」,因為那位丹麥公主的名字就叫做亞歷山德拉-卡羅琳-瑪麗-夏洛特-路易斯-朱莉婭。
歷史
1935年,受託人租用宮殿的一部分作為英國廣播公司的製作和傳播中心。隔年成為了全球首個提供定期公共電視服務的所在地。該廣播系統使用的是405線單色類比電視-這也是第一個用於定期廣播的全電子電視系統。
維多利亞時代落成的倫敦亞歷山德拉宮(Alexandra Palace),最初是提供大眾娛樂和教育的場所,到了1935年英國廣播公司BBC承租一部分製播電視節目後,又為人類帶來全新的娛樂視野。直至80年代一次火災後,建築東翼及劇場便從此失修閒置,不復往日榮景。
重建
荒廢80多年後的建築,透過英國建築設計公司Feilden Clegg Bradley Studios的修復,劇院得以重生,也為原本宏偉的建築注入一股新活力。
基於保有亞歷山德拉宮耐人尋味的歷史背景,設計團隊盡量以保持原狀的方式展開規劃,將種種現代化設施融入歷經歲月滄桑的痕跡之中,不僅使它再次成為倫敦重要的文化空間,也在今年抱回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RIBA多座獎項。
為了實現當今劇院應具備的多樣化表演形式,設計者添入了一系列基礎設備,並將大部分都隱藏起來,致力於呈現建築獨特的故事性及猶如遺跡般的強烈視覺。
除了劇場以外,曾是維多利亞時代舉辦展覽及舞會的東院,完工後也終能讓人們在它壯麗的玻璃穹頂下,享受各種公共娛樂及學習活動,隨著建築歷史創造屬於自己的記憶。
倫敦自由行的人氣景點
◎白金漢宮
◎亞歷山德拉宮
◎皇家植物園邱園
◎海德公園
◎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
◎大笨鐘
◎倫敦塔
◎倫敦塔橋
◎聖保羅大教堂
◎國立美術館
◎大英博物館
◎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
◎福爾摩斯紀念館[1]
◎西敏寺
◎博羅市場[2]
交通資訊
要靠大眾運輸過來這裡大概就只有地鐵轉公車的選擇了,附近有個 Wood Green 地鐵站,但是這車站已經位在三區,建議從二區的站像是 Finsbury Park 搭個 25 分鐘左右的公車到 Alexandra Palace Palm Court (Stop B) 下車(其他 Alexandra Palace 相關的站也都可以,反正就是來這走走),這樣比較不用擔心 Oyster Card 的單日上限被往上拉到三區的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