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合唱.壯士出川.斷想(張季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交響合唱.壯士出川.斷想》是中國當代作家張季次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交響合唱.壯士出川.斷想
本文成稿於2018年5月29日。按常理,應交付媒體審發。然而,我還是按捺觀後的激動,理性地過濾自己淺薄的音樂藝術識見、文化理論積澱、評議思維方法等。旨在自我責問《交響合唱<壯士出川>斷想》的評議觀點是否恰當得體,有無偏差失誤?
自本文成稿五個多月來,我有意傾聽收集業界乃至社會聽眾人士對《壯士出川》作品的反映。據絕大多數人對音樂的普及提高、情趣審美、歷史作用、現實功能諸方面的意見反饋,我對自己的評議觀點之可取性或獨到性(不顧「賣瓜自誇」之嫌)充滿信心——非但不可再猶豫不決,只評不發。甚至,應呼籲作者乃至相關方面強化作品研究,學術探討,理論升華意識。以微力融入業界淡化、消解「牆內開花牆外香」、「猴子掰包穀——掰一個丟一個」、「埋頭苦幹,各自為戰」的時有現象。以挖潛力、凝內力、聚眾力、強實力,昂揚「音樂川軍」勁旅氣概而揚勢天下,助力建設四川音樂大省、音樂強省!
所以,將此「舊作」新稿送發而供行家、大眾參考、商榷、指正。
《壯士出川》演出現場
2018年5月25日晚,在四川音樂學院大音樂廳,由中國著名青年指揮家朱曼執棒,國際著名鋼琴家吳純、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李開祥亮彩,四川音樂學院交響樂團演奏,晨曦合唱團,四川音樂學院聲樂系、民族聲樂系大學生合唱團演唱的「中國作品專場《中國心》」交響音樂會,以其中國氣勢,中國風格的藝術感染力,驚喜業界、震撼觀眾、熱宣媒體。本文主要話題焦聚著名詞、曲作家吳飛、敖昌群的佳作——交響合唱《壯士出川》!
作為當晚現場上千觀眾中的一員,我亦如沸騰海洋中的一朵浪花,伴隨音樂藝術的浪潮跌宕起伏,翻騰跳躍。但是,我還保持了幾分激動中的冷靜與震撼後的思考。
所以,散場後的當夜,我按捺熱情,堵壓文思的涌流。甚至,繼後的數日,我企盼着周遭的反響。
《壯士出川》演出海報
令人欣喜的是,多家廣電單位、網絡平台、紙質媒體均及時作出報道讚揚,熱忱宣傳。其內容或詳或簡,其輻射面也夠寬夠廣。可是,稍為細聞讀覽各類報道消息,卻不難發現眾多媒介的同一性∶相似的新聞性與時效性自不必說,這是前提,無可厚非。而對交響合唱《壯士出川》 的藝術觀和音樂性、歷史性、現實性等的提法卻是那麼驚人的一致,那麼默契的相同。待查閱了往年過期的同一節目「新聞」報道消息內容,也是「一母多胎」,面目酷似——顯然,大約是「通稿」的一脈相承,派流分支吧?此類現象,已司空見慣 。
這些天,我又急切地靜等着∶
眾多的文化藝術、學術團體該有相應的普眾性或專業性乃至學術性的作品項目研討會、講座等預告消息發布麼 ? 雖然,常識告訴我此乃奢求之望,可我仍然企盼着。這,似乎是業界常態,實引為憾。
著名作曲家敖昌群
既然如此,就自個兒斷續隨想一回吧——
藝術作品,是時代的客觀反映,是藝術家憑藉某一藝術樣式、載體對歷史與現實人文物象的高度概括、提煉、升華。 尤其,對宏大事件與偉大人物(群體及個體)的塑造和頌揚,更是如此。
關鍵是,藝術家應解決藝術創作的久議話題∶為什麼寫?寫什麼?怎麼寫?而曲作家敖昌群、詞作家吳飛破解了這系列創作難題!
痛憶當年,風雲突變。當「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我川軍350萬之眾,氣沖斗牛,鐵流滾滾,出川殺敵。全國軍民,同仇敵愾。以血肉之軀,「築成我們新的長城」,化壯志精神為中華民族浩氣長虹,橋樑歷史風雨後的現代晴天。
如今,時代春風輕拂,民族復興正濃。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前夕,我「音樂川軍」中之英才敖昌群和吳飛,飽含家國情懷,嶄新藝術理念,緬懷川軍壯士。心神融通,豪詞雄曲,鏡鑒歷史,警示現實!
川人寫川軍,血氣一脈;壯樂緬壯士,頌歌九天。
著名詞作家吳飛
著名詞作家吳飛視角獨特∶用民間凡語,抗戰誓言,煉詞鍛句;化家國情懷,民族大義,氣概軍風。注壯士軍魂,切入主題∶以「麻窩子草鞋量地又量天,缺了槍,少了炮」襯托川軍「照樣跟那小鬼子拚命干」的大無畏精神;亮「誰把『死』字旗扛在肩」的義無反顧,昭示川軍的千古奇有;揚「寸血換我寸河山」的氣勢,蔓延至「血戰台兒莊,死守長沙城,淞滬會戰刀砍卷,三晉大地殺紅眼」的全國戰場,勾畫出抗日戰爭鐵血悲壯的歷史畫面。將浩然的民族軍魂,抗戰主題,音樂文學化的簡煉表達!
而敖昌群,不愧為音樂名家。他情懷熱烈,視野開闊。民族音樂底蘊豐厚,西樂創作技法嫻熟。他莊重而灑脫地遣律調令,貼切詞義,恢弘主題。在謀篇構局、分章對接照應中注重旋律風格、運勢發展、器樂特色、配器交融、織體效果、統籌兼顧諸方面的藝心謀劃,創意出新。理念主中輔西,中西結合。強化民族風格,中國氣派。憑藉交響合唱綜合藝術樣式,依託高水準交響樂團,仰仗指揮名棒,誼情合唱團體,傾情合作,眾心同藝,虔城神聖。亮川軍之神,招川軍之魂;發川軍之勢,揚川軍之威。彰顯壯士氣節,抒揚民族精神。以作品的悲壯雄烈,厚重大氣,高新質量,突破自我,標立新杆。與詞作家吳飛共同刷新了同類題材創作的音樂歷史記錄!
恕我直言,此觀點,業界人士未必沒意識到;敖昌群與吳飛或許鑑於自謙,不願或不便認可吧?
不信?再容我斷想∶
時代變遷,風雨陽光,70餘年啦,不可謂流年不長。試問∶頌揚川軍出川抗日殺敵,保家衛國的交響合唱樣式作品,四川有過嗎?基於我的孤陋寡聞,不知全國樂壇也發布過同類新作嗎?而且,是大氣磅礴,驚天地、泣鬼神的民族音樂與西洋音樂結合樣式的佳作!
或許,有專業人士會質疑∶吳飛的詞作,在境界上還可挖掘深化;敖昌群的曲作亦可在主題上拓展升華。此議,不必擔心,該作品不是已獲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支持了嗎?在5月25日晚的「中國作品專場《中國心》」演出中,該作品即為最新修改版本。據悉,作者倆還在繼續打磨、完善之中呢。
由此,自然銜結上一枚話題∶
本筆對交響合唱《壯士出川》當晚演出的效果如何評價?
在5月25日晚的演出中。我由衷地欽佩「中國作品專場《中國心》」組台者創意策劃運作的文化眼光∶全台三組節目綴連——「交響合唱《壯士出川》」,冼星海的「鋼琴協奏曲《黃河》」,何占豪、陳鋼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我認為,儼然「三顆珍珠亮晶晶,一台節目中國心」!
瞧!後兩組節目系公認的經典之作。而對於《壯士出川》,毫不誇張地講,以它的音樂藝術質量和當晚的演出水準效果而議,它不僅未減色,反倒是添了彩——當一件藝術作品,在未成為珍品乃至經典之作前,它不正是在成長、演進、升華過程之中嗎?更何況,是否為珍品乃至能否成為經典之作,業界、大眾和實錢、時間不正在檢驗之中麼?
《壯士出川》主創人員、主持人
當《壯士出川》與《黃河》那特色各異,卻又同具中國氣派的交響合唱、旋律樂聲,在著名指揮家朱曼那行雲流水、瀟灑身段、音樂線條、藝術語言、準確手式的牽引飛揚中,交響合唱的聲浪爆發奔騰時,我這一朵「浪花」,伴隨現場觀眾沸騰的海洋浪濤涌流,分明追隨着「出川」的「壯士」急步奔跑,融匯入當年全國軍民的抗日隊伍,如黃河奔騰,席捲沖刷着森嚴戰場……
所以,我深信∶由吳飛作詞、敖昌群作曲的「交響合唱《壯士出川》」,是一部佳作珍品。它產生於新時代的朗朗乾坤,音樂世界。它不僅屬於四川,而且無愧於中華,甚至將傳譽世界!
實踐正在檢驗,聽眾多有感觸;時間正在過濾,佳作業已形成;藝術規律遵循,珍品臻於完美。
啊,交響合唱《壯士出川》!
我斷想着,
我隨議着,
我堅信着…… [1]
作者簡介
張季次,筆名季風,詞作家,藝評人,社會音樂活動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