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錯的世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的腳步!
科幻研究泰斗詹姆斯•岡恩經典著作,阿西莫夫、劉慈欣作序
近五百幅經典科幻雜誌及小說封面全彩呈現
獨家收錄華語科幻百年發展歷程,世界兩大科幻獎項「雨果」與「星雲」歷年獲獎名單
現實世界與科幻世界創造了彼此。在科技每天都將人類的想象變為現實的今天,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的腳步!
從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到三體宇宙的黑暗森林,科幻小說中凝聚着人類想象力的極致。《交錯的世界》從最早充滿想象力的口述故事開始,通過一代代作者創作的各種鮮活故事追溯科幻小說的發展歷程,以及不同時代的科學和技術創新如何改變人類對自己在宇宙中的角色的認識,並改變科幻小說。作者詹姆斯•岡恩作為當代世界科幻界公認的權威,如數家珍地討論了影響整個科幻小說流派,以及在科幻小說發展道路上發揮作用的作者和代表作品,為不斷變化的科幻小說勾勒出清晰的脈絡。
原書出版於1975年,岡恩教授補充了新的章節,將時間線提至21世紀並充實了亞洲部分,使新版本成為世界範圍內最新、最權威的世界科幻小說史。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但科幻小說已不在那裡。它已如火箭一般飛速進入了一個未知的世界,描畫着想象的新領地,進一步擴張人類可能完成的事業的前沿。
名人評價
沒有任何其他小說能帶給你科幻小說的閱讀體驗,沒有任何其他世界像科 幻小說當中描述的世界那樣與眾不同,沒有任何其他危險像科幻小說中的危險那樣引人入勝。
——艾薩克·阿西莫夫
作為一個老科幻迷和由此成為的作家,我翻開這本書後立刻對自己說:「哇,他是我們的人!」
——劉慈欣
作者簡介
詹姆斯•岡恩(James Gunn)
1923年生於密蘇里州堪薩斯城,美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編輯、學者和評論家。曾任美國科幻作家協會主席(1971—1972)和美國科幻小說研究會主席(1980—1982)。現任堪薩斯大學英文系名譽教授,以及堪薩斯大學科幻小說研究中心主管。「科幻之路」系列和《交錯的世界》是其最重要的學術著作。
1976年,他榮獲美國科幻小說研究會頒發的「朝聖獎」;同年,世界科幻小說年會授予他的《交錯的世界》雨果獎特別獎;他撰寫的《艾薩克•阿西莫夫:科幻小說奠基者》贏得1983年的雨果獎最佳非小說作品獎;1992年,他又榮獲「伊頓終身成就獎」;2007年,美國科幻奇幻作家協會在星雲獎頒獎典禮上授予岡恩「達蒙•奈特紀念大師獎」,以表彰他的終身成就。
譯者
姜倩
復旦大學文學博士,研究方向為翻譯理論與實踐,科幻小說翻譯史,著有《幻想與現實:二十世紀科幻小說在中國的譯介》。
原文摘錄
科幻小說基於這樣的理念:世界是在不斷變化的,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在變化,人類要麼自己去適應環境,要麼就讓環境適應人類,否則就會走滅亡。 雷·布拉德伯里對一位訪談者說「科幻小說是關可能的藝術,奇幻小說則是關於不可能的藝術」阿瑟·C.克拉克早年用過另一個定義:「奇幻小說寫的是不可能發生但你卻希望它發生的事情;科幻小說寫的是可能發生但你卻不希望它發生的事情。
書評
事物的歷史由其本身寫就,事物的誕生就開始了對自己歷史的書寫。科幻作品的歷史亦不例外,岡恩所作的《交錯的世界》無疑是一次對科幻文學的梳理,以科幻雜誌而非簡單的科幻作家或科幻作品為線索,《交錯的世界》為讀者呈現了一部圍繞着科幻作品歷史的盛宴。
科幻作品是過去的未來,是當下的未來,更可能就是當下
科幻作品誕生於何時已難以定論,甚至科幻作品究竟為何也無法簡單定義。唯一能夠言明的正是科幻作品的特質——變化。在本作中,以不同時代的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為引子,將世界的變遷雜糅為科幻萬花筒中的紛繁。在這變化的背景下,最突出的就是不同特色的科幻作品以及其偏好相異的各類科幻雜誌和其主編。事實上,最初的科幻作品更多的帶有探險小說的特色,注重的並不是科學而是怪奇。當然不可否認,在未被探明之前,科技本身也是怪奇的一部分。隨着理性主義的興起、特別是兩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不僅社會生產力得到大幅提升,人們也能夠更直觀明確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因此基於已有的或者將有的科技進行創作才成為了科幻作品的主流。這是科幻作品的第一次變化。隨後,科技對社會的影響力日趨擴大,科技本身的負面效應逐漸顯現,人類對科技的運用必然是有成本的。在這一系列事實的指引下,將目光投向未來,並以科技的力量去塑造未來社會成為了科幻小說的新選擇。當涉及到社會現實是,科幻作品似乎不可避免的嚴肅化了,從類型文學向大眾文學的轉化似乎已經開始。但是值得慶幸的是,雜誌盛行的年代,不同類型的作品都能找到合適的土壤。最終,科幻的基因庫中雖然少不了嚴肅文學的影子,但是終究是保留了大量的豐富的類型,為今後的發展提供了可能。但是這一次變格中也是天才輩出的一個時代,隨後誕生的巨匠們,既協力創造了科幻的黃金時代,也將這片土地每一個角落翻遍。後世的作家們不得不進入了戴着鐐銬的舞蹈的局面。此後出現了新的科幻作品類型,但是無論是出版業、紙質媒體都在走下坡路,屬於科幻的黃金時代再難重現。
這個月球充滿了「科幻」的味道
然而,科幻作家往往是悲觀而理性的。正如岡恩所言,這個作品類型到今天還在變化着,無法預測其未來但是同樣也不能認為它在衰敗。科幻作品正與更多的類型文學相融合,而科幻作品本身也正在探討更多的可能性。即使悲觀的預期到黃昏已經到了,科幻本身也不會安靜地走進黑夜。作品裡所傳達的理性抗爭精神始終是各類科幻作品的重要內核。無論是最初的凡爾納式的以探險為主題的故事亦或是占據科幻作品不菲篇幅的「太空歌劇」故事,甚至是基於奇點理論發展的賽博朋克系列,作為主角的人類始終在製造問題的同時解決問題。很多科幻作品中都瀰漫着對人類命運的悲觀預知,正所謂風蕭蕭兮易水寒。對於未來命運的悲觀性以及在這種悲觀氛圍下堅持近乎以卵擊石的舉動,正是科幻作品的天然魅力。當下的科幻作品,雖然暫時缺乏全新的類型,但是本身對於諸多社會問題的思考正在不斷深入。甚至許多作品的文學性也得到了提升。科幻作品以一個人代替人類全體的做法正在逐步被摒棄,基於自然科學進步與個體心理產生的衝擊正成為作品中更多關注的主題。科幻作品正在經歷一個由宏觀的人類史詩向微觀的個人經歷凝聚的轉變。這種微觀視角的展開勢必能帶來精彩的突破。總之,正如本書最後一章所言,雖然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科幻作品類型上已經絕少新的突破,科幻本身變動性或將這個類型引入新的黑暗與探索中。作為讀者的我更期待在未知的黑暗中,科幻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能夠爆發出更閃耀的能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