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亮葉栒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亮葉栒子

中文名 亮葉栒子

學名 Cotoneaster nitidifolius Marq.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亮葉栒子(學名:Cotoneaster nitidifolius Marq.)是薔薇科栒子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

分布於中國大陸的雲南、四川等地,生長於海拔1,500米至2,000米的地區,常生於雜木林中或林緣,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信息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目 薔薇目

亞目 薔薇亞目

科 薔薇科

屬 栒子屬

形態特徵

落葉直立灌木,高達2—3米;枝條開展,小枝灰褐色至紅褐色,圓柱形,嫩枝纖 細,密被帶黃色柔毛,以後逐漸脫落,老時無毛。葉片橢圓披針形,長4--6.5(8)厘米, 寬1.5—2.5(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無毛,葉脈下陷,下面具柔毛,在 突起的葉脈上毛較多;葉柄長3—5毫米,具柔毛;:托葉披針形,帶紅色,有稀柔毛,至 果期脫落。聚傘花序有花3—9朵,總花梗和花梗被柔毛;花梗短,長1--3毫米,有柔 毛;苞片線狀披針形,帶紅色,有稀疏柔毛;花下垂,直徑5—6毫米;萼筒鍾狀,外面被 柔毛;內面無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有柔毛,內面僅沿先端具柔毛.花瓣直 立,近圓形或橢圓形,長約3毫米,先端圓鈍,基部具瓜,先端帶白色,基部紅色;雄蕊 16—18,短於花瓣;花柱通常2,離生,比雄蕊短;子房頂端有柔毛。果實小,近球形, 直徑約5—6毫米,棕紅色,常有2小核。 花期5月,果期8--9月。[1]

產地分布

產四川、雲南。生於雜木林中及林緣,海拔1500—20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 瑞麗江河谷。

本種提示

此種和尖葉栒子C.Acumlnatus Lindl.相近,主要異點為後者葉片多橢圓卵形, 上面多被柔毛,果實較大,橢圓形,長8—10毫米,直徑7--8毫米。[2]

栒子屬介紹

屬中文名:栒子屬

屬拼音名:zishu

屬拉丁名:Cotoneaster

中國植物志:36:107

描 述:Cotoneaster Medik. 栒子屬,薔薇科,90種,分布於東半球北溫帶,我國約50餘種,分布甚廣,但主產地為西南部,大多數可作觀賞植物。灌木,各部常被毛;葉互生,單葉,全緣;花白色或粉紅色,單生或簇生於短側枝之頂;萼管與子房合生,裂片5,小,宿存;花瓣5;雄蕊約20;子房下位,2-5室;花柱2-5;果小,有小核2-5顆。[3]

參考來源